点击上方蓝字“汉古经方订阅号”→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配制适合肾病患者的膏方的具体措施。
一
肾脏病患者能服用膏滋的对象: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各种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减退的早期及中期、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尿道综合征、夜尿多、尿失禁、肾结核、多囊肾、肾下垂、单纯蛋白蛋、血尿患者等等。
这些肾脏病患者属病情基本稳定,或属恢复期,但感到精力不支,体质虚弱或容易感冒者;
各种肾脏病患者临床病情不重,虽然没有达到临床痊愈的程度,但已无大变化者;
病已达临床痊愈,要求增强体质,保健强身者均可服用膏滋治病强身。
二
不适合服用膏滋者:
各种肾脏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反复变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者;危重病人,如尿毒症患者。
特别是尿毒症晚期病人,其病情常一日多变,脏器并发症(兼症)多而变化频繁,如脾胃症状呕恶纳少症状频发,电解质如钾、钠、磷、钙等紊乱,血肌酐、血尿素氮很高,水肿,血压升高难予控制等,此类病人不适合服膏滋。
三
治肾膏方也需治病与调理相结合,治中寓补,补中寓治。
以膏方调治肾脏病,常规措施是治疗慢性肾病对象的辨证论治方,加调理气血、阴阳、脏腑的复方,其中抓重点调理,照顾全面,补肾是重点。
另外必须向患者交代:进补膏滋,不能替代肾脏病人的所有用药,如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用药必须坚持服用,医生要具体指导。
四
开膏方必需辨证论治,所以必须通过望、闻、问、切,辨定证候,并结合患者体检情况,了解平时其他兼病及血压、血脂、血糖、饮食嗜好等等情况,辨证辨病相结合,开出膏方,切合实际,疗效较高。
五
膏方必须遵循中医药君、臣、佐、使的处方规律:
君药是主攻证候的药物;臣药以协助君药增效为主;佐药治疗兼症,或防偏胜药;使药为引经药,或协助佐药治疗兼症、防偏胜药。
六
膏方调理药物部分,女子重调气血,必要时疏肝理气,舒气开郁;
男子重在补肾,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或补肾之气阴,或阴阳并补,可辨证侧重处理。
七
肾病患者在膏方中都需注意补肾。以平补肾元为主。
八
肾病患者在膏方中都需注意脾胃功能的调理,补中健脾,理气行气,开胃助运等法常用,只有脾运正常,才能提高补肾疗效。
九
膏方中剂量配制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膏方剂量是平常煎剂的10倍量,水煎剂用10g的膏剂中用g,如炒白术水煎剂用10g,开膏方时用g。
但也可不泥于10倍量的,如补益气血,调补脾肾类药,可1:15甚则1:20倍进量。如水煎剂生黄芪用20g的,膏方中可开~g,茯苓20g可扩制至g。
肾病膏方中,若按病情需要,配有苦寒通下之品,以达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之义。
苦寒通下之品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在膏方中剂量均小,其剂量配制可考虑1:5。
如川黄连平时水煎剂用3g,膏剂中可用15g,又如大黄水煎剂用10g,膏剂方用50g,因平时习惯运用制军,开膏方时也用制军,灌肠方中用生军。
十
如何掌握出膏率:
配制一料膏滋,一般服用两个月左右。
不同药物的出膏率是不同的,如饮片中地黄、首乌、黄精、玉竹、山药、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黄芪、党参、当归、芍药、百合等出膏率高。
血肉有情之品的动物类药,如龟板、鳖甲、紫河车等亦可使膏药浓度增高。
但清利的草药出膏率低,清利药根据病情需要亦可参入膏方,处方中可加大健脾补肾类药的剂量,或收膏时加大动物胶的剂量。
十一
糖与胶类药剂量的配制:
糖的种类多,一般用白冰糖,以g左右为适量,便干者可加入蜂蜜(炼蜜),便溏者不用。
糖尿病患者常用木糖醇~g。
两个月左右服用量的一料膏滋,常用胶类药总量g左右,可一胶单用,亦可多种胶类合用,如用阿胶g,鹿角胶g,龟板胶g。亦可用鳖甲胶、鱼鳔胶参入。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邹燕勤》,邹燕勤、曾安平、周迎晨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9.1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