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脏病进展防治,看看最新指南怎么说

为提高中国慢性肾脏病(CKD)的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外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上海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及规范化诊治与示范项目专家组制定了《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

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慢性肾脏病进展防治部分内容。

慢性肾病进展防治调整生活方式:

(1)体育锻炼:提倡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参加能够耐受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min)。

(2)保持健康体重:维持BMI18.5~24.0。

(3)戒烟。

(4)规律作息,避免疲劳;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

营养治疗:

(1)蛋白质及热量摄入:非糖尿病肾病G1~G2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质,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d)。从G3期起即应开始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g/(kg?d)。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时,热卡摄入量需维持在kJ/(kg?d),60岁以上患者活动量较小、营养状态良好者可减少至~kJ/(kg?d)。糖尿病肾病患者,从出现微量(A2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质,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从GFR下降开始,即应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g/(kg?d)。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时,患者的热卡摄入量应基本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似,但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卡摄入量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kJ/d),直至达到标准体重。

(2)盐摄入: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钠摄入量宜90mmol/d(氯化钠5g/d)。

(3)其他营养物质摄入:鼓励慢性肾脏病患者参加有关病情严重程度,钙、磷、钾、蛋白质及尿酸摄入量方面的健康教育,接受专家的饮食指导和其他相关建议。

控制蛋白尿:

定义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mg或尿蛋白(mg)/肌酐(g)大于mg/g称为蛋白尿。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m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表5)。

危害过多的白蛋白等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细胞,促进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

控制目标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目标值应控制在AER30mg/d,非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目标值应控制在PERmg/d。

控制蛋白尿措施

(1)RAS阻断剂:ACEI和ARB具有降压及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尿白蛋白30~mg/d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ACEI或ARB。尿白蛋白mg/d时,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均推荐使用ACEI或ARB。目前不提倡联合应用ACEI和ARB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在应用RAS系统阻断剂时需注意:

①避免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

②GFR45mL/(min?1.73m2)患者宜从小剂量开始;

③初始应用或加量时,应在1~2周监测GFR和血清钾浓度,若血肌酐较基线值上升幅度30%,可继续使用;若超过基线水平30%,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寻找原因;

④GFR30mL/(min?1.73m2)时仍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不一定需要终止用药。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或狼疮性肾炎,其发病机制主要由异常免疫反应所介导,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达到蛋白尿持续缓解,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等。应用时应根据病理类型和蛋白尿程度,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生育要求、有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及个人意愿等,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注意检测和防治相关药物的副反应。

控制高血压:

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危害高血压本身可导致肾损害,也可促进CKD进展,还能引起心、脑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更使CKD患者预后不良。

血压控制目标值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AER≤30mg/d时,维持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AER30mg/d时,维持收缩压≤mmHg,舒张压≤80mmHg。

血压控制措施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做到个体化治疗。无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可选择ACEI、ARB、CCB等;有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或ARB;严重高血压患者可选择2种或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应综合考虑年龄、合并症等情况,并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xtsxqsy/1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