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指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诸如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肾脏急性炎症性疾病)外,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
本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相对良性的疾病(或共同的临床病理过程);但若未能及时有效诊治,均可导致病情恶化进展或随病程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国际肾脏病组织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功能异常,伴(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表现为下列之一:①病理异常(肾活检);②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GFR60mI/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哪些人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1.高血压患者:随着罹患高血压的时间延长,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病史如果超过10年,蛋白尿的风险增加2倍,肾功能下降危险增加1倍。
2.糖尿病患者:超过5年的患者。在发达国家,透析患者最主要的病因是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第二位的病因,占到1/5左右。
3.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退行性的肾功能下降;此外老年人并存疾病多、合并用药复杂,这些都是慢性肾脏病的易患因素。
4.代谢综合征人群: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也会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5.药物损害人群: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或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也会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6.肾脏病家族史: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罹患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性也高于其他人群。
某些肾病病人经过科学规范治疗后效果良好,症状减轻或病情好转,逐渐进入恢复期,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还需继续用药巩固治疗,这样能延缓向肾衰和尿毒症发展进程。
所有慢性肾脏病病人及高医院做检查,避免病情变化,尤其是检查尿蛋白、尿潜血、血压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还有肾小球滤过率和血肌酐以及免疫功能等。与此同时还需定期检测跟药物副作用相关的指标,如血常规、血糖、肝功能、电解质以及骨质等,延缓肾病进展。
文章:医院肾病一科陈磊
图片: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