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
01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小儿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以5~14岁多见,小于2岁少见,男女之比约为2:1。
02
辨证论治
(一)常证
1.风水相搏
症状: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势为著,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伴发热,咽红咽痛,鼻塞咳嗽,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处方
[处方1]
组成:麻黄10g,羌活10g,苍术10g,柴胡10g,苏梗10g,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忍冬藤15g,柳枝15g,葱白6g。
用法:洗浴法。煎煮上述药物,滤去药渣,倒出药液,令其降至40℃时淋浴,汗出即可。每日1次。
功用: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处方2]组成:麻黄30g,桂枝30g,细辛30g,羌活30g,独活30g,荆芥30g,防风30g,苍术15g,白术15g,红花30g。
用法:洗浴法。上药用大锅水煎20分钟,全身洗浴,每次10~30分钟,使周身汗出,浴后注意避免外感风寒。
功用: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2.湿热内侵
症状:头面肢体浮肿或轻或重,小便短赤,或见尿血,烦热口渴,身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
[处方1]二皮煎。
组成:仙水葫芦全草g,泡桐树根皮g,茯苓皮g,硫黄少许。
用法:熏洗法。先将上药前两味洗净切碎,一并置锅内加清水ml,煎煮沸15分钟,取汁倒入盆内,先熏蒸全身,待温后用毛巾随药液擦洗全身,冷则加热。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用2-3次,5-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利湿。
[处方2]组成:桐叶、赤小豆适量。
用法:文火煎煮上述两味药,待赤小豆熟透后,取出药液,温度适中后浸洗足膝。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二)变证
1.邪陷心肝
1、症状:肢体面部浮肿,头痛眩晕,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口苦,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2、处方
组成:白蒺藜。
用法:日日煎汤洗之。
功用:平肝息风,利水消肿。
2.水凌心肺症状:全身明显浮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不能平卧,烦躁不宁,面色苍白,甚则唇指青紫,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处方:血满草20g,细荨麻20g,树芭蕉15g。
用法:加水适量煎煮,取部分药液外洗。
功用:利水消肿,散瘀通络。
3.水毒内闭
症状: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色如浓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甚则昏迷,舌质淡胖,苔垢腻,脉滑数或沉细数。
处方:
[处方1]
赤小豆g。
用法:文火煎煮赤小豆,待赤小豆熟透后,取出药液,温度适中后浸洗足膝。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处方2]二叶煎。
组成:鲜红蓖麻叶(洗净)50g,假蒌叶(洗净)50g,大腹皮50g。
用法:上药加清水ml,煎煮沸1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内洗浴全身,患肿处多洗。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
功用:理气利水消肿。
(三)恢复期
正虚邪恋
1、症状: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腰酸盗汗,或有反复咽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处方
加味五苓散。
组成:猪苓、云苓、白术、泽泻、桂枝、桑白皮、车前子、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各15g,大厦皮30g,白茅根25g。
用法:上药加清水ml,煎煮沸10-15分钟,取汁倒入浴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1次,每剂用2次,5日为1个疗程。
功用:化气利水,消肿健脾。
-END-
医学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看病就医,请到专业机构。
版权声明: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