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AmineMSiourifromPexels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都在肾小球。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急性炎症--肾小球的器质性损伤;
一般病情较轻,呈良性自限过程--一般病情较重;
对症治疗--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一般病程较短,一过性--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循环血容量增大,易发生心力衰竭--循环血容量减少,易发生血栓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急性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未规范治疗,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若继发感染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
帮助记忆:“地漏被堵死”--“地漏出现巨大的破口”。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肾小球炎症肿胀、管腔狭窄、滤过减少----少尿----体液潴留(水钠潴留)----水肿(非凹陷性水肿)----高血压;
肾小球破损、红细胞漏出----血尿、蛋白尿(非主要表现,轻或中度蛋白尿);
体液只进不出----循环充血----可心衰(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的可致死因素);
血液稀释----贫血。
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高血压脑病,若血压骤升,患儿可出现惊厥。
90%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于发病前1-4周常有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注意时间是发病前1-4周,也就是说当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而来院就诊的当下,做尿常规、血生化等筛查,并不能检出异常。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滤过屏障通透性加大(负电荷消失),血液无法保留蛋白----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水瘀滞在血管外,凹陷性水肿);
大量丢失免疫球蛋白(如IgG大量丢失)----免疫功能受损,易感染;
丢失载脂蛋白----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能被正常运输回肝脏进行代谢,同时肝脏内脂质合成增加----血总胆固醇等升高;
组织液不能回流----循环血量减少----休克----血液浓缩----血栓形成。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特征(血中的蛋白唰唰地流走了),没有大量蛋白尿不是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核心病理生理是水钠潴留,肾病综合征的核心病理生理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