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是反映受检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检查。一般尿常规检查标本在送检后半小时就能出结果,不仅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病变,还对泌尿系统、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等筛查有作用。但许多人拿到报告单,就被上面的“+”“↑”“↓”等标注吓到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一下尿常规结果。
“↑”代表该指标高于正常范围
“↓”代表该指标低于正常范围
“+”代表阳性
“-”代表阴性
“±”代表弱阳性
“+”的多少代表数量上的变化,比如+、2+和3+说明阳性的程度逐渐增加
尿常规常识解读
1:SG——尿比重;
2:PRO——尿蛋白;(正常参考值为阴性,若呈阳性,则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3:BIL——尿胆红素;(用于肝病患者的尿液检查,正常人尿中胆红素应为阴性。阳性多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4:PH——尿酸碱度;(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吃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5:GLU——尿葡萄糖;(正常参考值为阴性。若呈阳性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胰腺炎等疾病)6:ERY——尿红细胞;(即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7:LEU——尿白细胞酯酶;8:KET——尿酮体;(正常参考值为阴性。若呈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腹泻等病。)9:BLD——尿潜血;10:NIT——尿亚硝酸盐;(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可以快速间接地知道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情况。正常参考值为阴性。若呈阳性则多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11:UBG——尿胆原;(正常参考值为弱阳性。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疸)。
细说尿糖
尿糖,指尿葡萄糖。阴性(-)为正常,如果为阳性(+)。尿糖检测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观察等,尿糖检测时应同时监测血糖。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尿糖增高常见于血糖增高性糖尿和血糖正常性糖尿。
表1.血糖异常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疾病
检查结果
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
餐后血糖增高,餐后尿糖阳性,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
甲状腺分泌过多,食欲亢进,肠壁血流加速,葡萄糖吸收率增高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嗜铬细胞瘤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Cushing综合征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皮质醇增高,抑制葡萄糖的酵解与利用,糖耐量降低
表2.血糖正常性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疾病
检查结果
原因
家族性糖尿病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尿糖阳性
先天性肾近曲小管糖重吸收功能缺损
新生儿糖尿
尿糖阳性
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不完善
妊娠或哺乳期
尿糖阳性
血容量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而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受抑制
此外,也温馨提示下糖友们,虽然尿糖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反映血糖的水平。但是尿糖与血糖毕竟不是同一种物质。因此也有例外,尿糖不能很好地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这是因为,尿中排糖一般要超过mg/dL时,尿糖才会呈阳性。而正常人每天从尿中排出的葡萄糖少于mg,一般的定量实验无法检出,因此尿糖呈现阴性,这样就会误诊。此外,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不很高时,尿糖可能为阴性。若利用尿糖来筛查糖尿病患者,也会发生漏诊等情况。
尿常规形态学
01
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02
白细胞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白细胞混入尿液,就形成尿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后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03
管型(CAST)
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不同管型,如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等提示不同的病变。但正常人尿液中可偶尔见到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透明管型
上面这些指标就是咱们尿常规检测中常见的一些项目及其产生原因。如果留尿标本方法不正确,常常会导致检测结果异常。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不要大量饮水和喝咖啡、浓茶等。
②收集时一般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医院提供的容器。
③按照医师要求收集晨尿或者随机尿。
④收集的尿液应该在半小时之内送检,最晚不超过1小时。
⑤女性应避开经期,采集前最好清洁外阴,防止阴道分泌物的混入;包皮过长的男性留尿前最好能清洁尿道口,留取尿液时翻起包皮。
⑥如果近期有服药情况,需提前向医师说明。
供稿:纪凌云
编辑:钟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