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水肿了该肿么办呢

在医院里,导医台经常会有一些病人问道,医生,我脸和腿上都肿了,应该挂哪个科室呢?这个时候,肾内科是您不可忽视的一个科室。您有可能是肾性水肿了,那什么又叫肾性水肿呢?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所造成的水肿,水肿又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2、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3、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胶体渗透压降低。4、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肾性水肿的特点有哪些?

肾脏病引起的水肿有如下特点:

①水肿首先发生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部或阴囊,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然后可发展至足踝部,下肢水肿多两侧对称,严重时波及全身,发展速度较为迅速。

②水肿的性质软而易移动,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且不能立即恢复。

③水肿的部位多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在直立或端坐时以下肢显著,卧床时水肿主要集中在骶骨前区。另外,肾性水肿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显著减少等肾脏病关联症状,严重的肾性水肿还可出现腹水、胸水。

肾脏病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球管失衡:

当肾小球受损时,其滤过功能减弱,从肾小球滤过的水和钠减少,而肾小管功能正常,将滤过的水和钠大量重吸收回体内,造成球管失衡。此时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而产生水肿。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时免疫损害导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浆中蛋白及液体渗入组织间隙,是发生肾性水肿的原因之一。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造成低白蛋白血症。当血浆白蛋白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由正常的3.3~4.0kPa降至0.8~1.1kPal时,血管内的水分就会向组织间隙移动,从而发生水肿。

慢性肾脏病检查

慢性肾脏病常规检查包括:大小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尿肌酐、泌尿系统彩超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肾功能+肝功能+血脂检查)、凝血常规等。

出现肾性水肿后如何缓解?

1、控制原发病,降低蛋白尿

水肿是肾功能受损后的必然结果,因此稳住病情是缓解水肿的关键。易发生水肿的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症,伴有大量蛋白尿,继而诱发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治疗蛋白尿,一方面严格用药,比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剂量服用,有助于稳定蛋白尿,另一方面严格管理饮食。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避免蛋白漏出增加,同时减轻肾脏的负担。

2、适当利用利尿剂

处于水肿急性期的患者,必要时会使用利尿剂,加速水分排出,如常用的是呋塞米(速尿)、托拉塞米这些药物。当然消除水肿也不能急于求成,应当慢慢治疗,用药方式以及用药剂量要遵医嘱。切忌自己用药。

看完这些,当您肿的时候可能就会知道肿么办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xtsxqsy/828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