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大医学论坛-肾脏病分论坛”在京召开
草长莺飞,乍暖还寒,伴随着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被疫情耽搁的学术盛宴终于顺利回归,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医院肾脏内科联合主办的年“北大医学论坛-肾脏病分论坛”——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第七届免疫性肾脏病论坛、第十届国际肾脏病理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肾脏病理研讨会于年3月25~28日以线上会议形式拉开序幕,同医院筑梦厅举办线下同步会议。现场参会的领导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杨莉教授,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所长赵明辉教授,肾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教授,肾内科副主任周福德主任医师,肾内科副主任吕继成教授,肾内科副主任董捷教授,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陈旻教授,大内科副主任刘刚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邹万忠教授、医院电镜室主任王素霞教授等。
3月25日的免疫性肾脏病论医院肾内科陈旻教授主持开幕式,医院杨莉副院长致开幕词。大会邀请了国内外多位专家纷纷登台,都准备了高质量的发言,从动物模型到细胞试验,从机制探讨到临床实践,内容涉及补体介导相关疾病、血栓性微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缺氧诱导因子与慢性肾脏病、H因子相关蛋白、原发性小血管炎等不同领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青年学者们可谓后生可畏,英杰辈出,他们也分别就糖尿病肾病、抗GBM病、狼疮性肾炎的机制探讨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赞许。
3月26日-28日的肾脏病理会由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张宏教授主持开幕式,大内科副主任刘刚教授致辞。将3天的学术盛宴中,有三位国外专家和八位国内专家分别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ISN主席AngesB.Fogo教授分享了有关C3肾小球病的理论知识,来自医院、国际肾脏病学会病理工作组主席IanSDRoberts教授带来了IgA肾病病理分型方面的思考,以及来自梅奥诊所实验医学和病理系、肾活检病理室主任SamihHNasr教授就MGRS损伤相关的分类和诊断进行了内容的更新和深入的剖析,同时,他们还都带来了教学病例,进一步帮助大家加深印象。
病理会还邀请了医院电镜室及超微病理中心王素霞教授、中国人民医院曾彩虹教授,以及医院病理科陈文芳教授等国内专家,他们均深入浅出的作了精彩的分享。在临床病例讨论时段,医院均展示了高水平的病例,包括缜密的临床思维、精准的病理诊断,以及后期密切的治疗疗效观察,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答疑,气氛异常热烈,大家各抒己见,通过临床医生汇报病例与病理医师现场介绍病理的方式相结合,突出诊断思路,有助于大家开阔思路、了解新概念和新认识,疾病的真实病因也终于水落石出,临床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继往年肾脏病理技师相关培训,本次大会也特意安排了两个晚场,进行病理制片、阅片以及特殊检查手段的应用相关的知识讲座,包括制片技术及质量控制、特殊染色的意义、病理规范化诊断、以及超微病理的应用等若干问题。通过专家无私的分享、学员的热烈讨论,相信一定可以真正提高肾脏专科医师、技师及病理医师的肾活检病理的制作及诊断水平。
3月28日中午,本次国际大型学术盛宴顺利落下帷幕,邹万忠教授和赵明辉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首先,向肾内科鼻祖王叔咸教授和王海燕教授致敬,接着感慨大家的诊疗水平精进不休,无论是肾内科医生、病理科医生、还是技师的探索精神和技艺都与日俱进。本次会议做了新的尝试,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同时开展了线下和线上会议,国内外同时联网,使得每个病例都得到了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且充分的交流,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
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彻底消散,北京的春风还带着丝丝凉意,会议最后一天还刮起了沙尘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积极学习的热情,线下会议的现场依旧高朋满座。连续四天的学术盛宴犹如一场饕餮大餐,来自全国的近名医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热烈的学习和讨论之中。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本次学术盛宴的累计在线逾10人次,平均在线时长为近16小时,免疫性肾脏病论坛的13个讲座,病理会上的11个专家讲座和35个临床病例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我们相信,大家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而这快乐将会带来无限的动力,促使大家以更大的热情的投入到临床工作当中,克服困难,造福于人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让我们携手期待明年的盛会!
(刘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