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三分钟学肾脏病理MCD及FSGS

本栏目是我在学习肾脏病理时的纲要笔记,本人只是一名普通临床医生,且非病理专业出身,缺乏肾脏病理实践,如有不当,还请指正。

01MCD

一、光镜

无病变或仅见非特异性病变(如与年龄相关的全球硬化)。有时会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合并出现,常见于NSAIDs相关肾损害。

二、免疫荧光

阴性或见低强度IgM系膜区沉积。

三、电镜

足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消失或微绒毛样变(下图)。

四、鉴别诊断

1、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区IgG、IgM及C3等沉积较强,足突融合常呈节段性。

2、FSGS:部分FSGS肾脏病理可无节段性硬化,但出现局灶性小管萎缩或纤维化,肾间质灶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或IgM沉积于系膜区时应怀疑FSGS。

02FSGS

一、光镜

主要为各种节段性局灶性的病变,在肾小球为局灶节段性硬化,在血管为节段性血管内或血管外泡沫细胞浸润,在小管间质则为局灶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局灶性小管萎缩。

此外,根据光镜下小球形态,可分为:

1、塌陷型(collapsingFSGS),特点为毛细血管塌陷,足细胞增生肥大

2、细胞型(celluarFSGS),特点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亦有足细胞增生

3、顶端型(tipFSGS),特点为病变出现于尿极

4、门部型(perihilarFSGS),特点为硬化部位主要在血管极

5、非特殊型(FSGSNOS),不能归于上述几类的。

一般病理由轻到重为:顶端型门部型非特殊型细胞型塌陷型。

鉴别诊断流程如下:

二、免疫荧光

IgM和C3在硬化区或系膜增生区非特异性沉积。下图左为IgM,右为C3。

三、电镜

特点为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在非硬化肾小球中也可见到。

下图为一例顶端型FSGS,可见广泛足突融合以及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

四、鉴别诊断

1、MCD:如前述,注意足突融合程度无法区分MCD和原发性FSGS。

2、继发性FSGS:继发性FSGS通常有明确的病因,多无肾综表现且以门部型居多。足突融合程度50%强烈提示继发性FSGS,但继发性FSGS也可见广泛足突融合。

3、遗传性FSGS:遗传性FSGS有家族史,基因检测可见肾小球足细胞基因(podocin、nephrin、WT1、CD2AP等)突变。

参考文献:

1.A.Fogo,DiagnosticAtlasofRenalPathology,3rdedition

2.J.Jennetteetal,HeptinstallsPathologyoftheKidney,7thedition

3.邹万忠主编,《肾活检病理学》,第三版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xtsxqsy/7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