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邓铁涛医案
李某,女,40岁,教师。
经产3胎健在,月经不正常已4~5年,最近月经提前、腰痛、腹痛、月经量多,经前后头痛、白带多。医院妇科检查:宫颈糜烂(++),肥大(++),子宫水平位,增大如鹅蛋大,阴道后壁隆起,活动良好,附件未扪及肿物及包块。
诊其人瘦,面白,舌边红、苔白,脉弦细。
治拟活血祛瘀,用____丸。(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改为汤剂。服40剂后,妇科检查子宫有所缩小。
服53剂后,月经过期未至,改用少腹逐瘀汤去肉桂加黄精,4剂而月经至。月经至后仍服,前后共服剂,医院妇科检查,结果为:子宫后倾,较正常稍大稍硬,右侧缘稍突出,附件(-),宫颈轻度炎症,稍红;外阴道(-)。妇科医生认为经产三胎,子宫大小属正常范围,子宫肌瘤已消失。月经亦正常,乃停药。追踪1年,精神体力日佳。
答案下期公布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上一期:3年慢性肾炎,国医大师张琪一方搞定
上期原医案
张琪医案
赵某某,女,28岁,工人。
患肾小球肾炎1年余,周身浮肿,尿少,尿量ml/24h,曾住院2~3次,浮肿始终不消,时轻时重,尿蛋白(+++)~(++++),颗粒管型2~3个,医院特前来求张老诊治。
诊其浮肿较重,头面及下肢皆肿,腹胀满,食人益甚,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润苔滑,脉沉。综合脉症,当属阳虚而肺脾肾功能失调,治以宣肺温脾肾利水法。
药物组成:
桂枝15g麻黄15g附子15g细辛5g
生姜15g甘草10g红枣4枚
水煎,日1剂。
服上方3剂,尿量明显增加约ml/24h,又继服5剂,尿量增至0ml/24h,水肿全消,胀满大减,诸症均有好转,尿检:蛋白(++),余皆阴性。惟胃纳稍差,下肢无力、以手压之稍有指痕,腹部微有不适,乃脾虚运化不及之候,遂以健脾利湿法调治2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尿蛋白(+)而病情缓解,后随访一直未复发。
按语
本案慢性肾炎浮肿,屡治不消,虽系阴水,仍头而及全身肿甚,具有一派阳虚寒象,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以肺脾肾三脏合治。药后阳气渐复,水湿得化,不仅浮肿诸症减轻,且尿蛋白随之减少。后现脾虚证明显,而用健脾利湿法收功。
(曹洪欣.张琪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肾病的经验)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本方主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呜,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方药]
桂枝三两(9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4枚)麻黄二两(6g)细辛二两(6g)附于一枚(炮)(6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现代用法:水煎两陶次温服)。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三十一)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