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1肝肾虚不虚,看腿就知道2冬季脏腑易

肝肾虚不虚,看腿就知道

双腿是我们行走的工具,在中医眼里,双腿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部位,中医介绍,当身体出现虚症的时候,双腿会有所体现,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双腿的变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双腿变化判断身体健康。

肾阳虚-双腿冒凉气

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

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多揉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搓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精补肾。

肝虚-左腿疼痛

年纪大的人很容易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肝虚。因为积累的时间长,加上体质变弱,病发的也就突然,来势很猛。表现形式是左腿从髋骨一直延伸到膝盖骨甚至脚踝骨,疼痛的夜不能寐。脉象左脉右脉都不经重按。白天轻松,夜晚沉重。膝盖有酸涩感,下肢沉重。

可以试试曲直汤

萸肉30克(去净核),知母18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没药9克,当归9克,丹参9克,水煎服

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服药数剂后,左脉仍不起者,可加续断9克,或再加生黄芪9克以助气分;觉凉者,可减知母。

脾虚-双腿水肿

中医认为,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复、不爱吃东西、脸色灰暗,就应健脾利湿。

饮食上,建议把山药、薏米、芡实放一起熬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同时可多吃牛肉、鸡肉、红枣、胡萝卜、马铃薯等补脾食物,忌食苦瓜、黄瓜、冬瓜、芹菜、香蕉等易伤脾气的食物。鸭肉、猪肉、牡蛎、牛奶、芝麻,易阻碍脾气运化,也不要多吃。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双腿浮肿原因很多,医院看医生,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冷寒证-膝盖凉,手脚凉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证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如此。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暖身,又能舒缓疲劳。

南怀瑾先生介绍暖脐贴,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平时可艾灸,用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

按摩暖膝盖

通过适当的按摩,也能达到暖膝盖的目的。

1、按摩涌泉穴,右手揉左脚,左手揉右脚,每天早晚下,接着揉脚趾余下。

2、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此穴下有一条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腿脚有热气下流感。

3、肾俞穴,稍用力各拍打余下。

人到中年,身体的某些器官都在逐步退化,尤其是腿部更能看出衰老变化。因为当肝、肾俱虚时,会在腿上有所体现。所以中年以后,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变化。

冬季脏腑易"上火",一穴一脏腑,一按一逍遥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很容易上火。脏腑“上火”了按摩这些养生穴位迅速降火。

  脏腑“上火”了按摩这些养生穴位迅速降火。人体脏腑水液代谢发生紊乱时,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症状,如鼻出血、牙疼、耳鸣、咽喉肿痛等等。中医认为,当脏腑“上火”了,可通过按摩养生穴位来“降火”。比如肝火旺,按摩太冲穴能降肝火;肺火旺,可通过按摩合谷穴,来熄灭这把“火”。

肝“上火”了——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肺“上火”了——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心“上火”了——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

  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脾“上火”了——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摩内庭穴可降“脾火“。内庭穴,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此养生穴位次,可以祛火润燥。

  可见,不同脏腑对应不同的养生穴位。因此,进行穴位按摩时,一定要了解是哪个脏腑“上火”了,以便寻找正确的穴位,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慢性肾炎的治疗思路

西医认为,所有的慢性肾炎的患者,最后都要进入肾衰阶段。

1

首先是:什么时候会得慢性肾炎

(我们这里说的慢性肾炎,指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这个答案是很可怕的,慢性肾炎最主要是发生在感冒之后,很多肾病专家甚至建议,每个人在感冒以后,都去做个尿常规检验,来确保自己没有患上肾炎。估计很少有人这么做的,但是,确实大多数的肾炎,都是在一次感冒之后发生的。

西医认为,这是细菌或者病毒(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体内造成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免疫复合物,来到了肾脏,沉积在肾小球的基底膜等部位,引起了局部病变,这就是肾炎。当然,这是西医的一个主流的学说,还有其他说法,总之,现代医学界也在不断地更新,还有很多不同意此学说的派别存在,很多不懂得医学的人认为现在的西医就是真理了,不对,西医对于一个病常常会有很多种学说,大家都是在做猜测与验证,我们现在采用的只是主流学说的说法。其实很多西医资料中干脆说此病病因尚不明确。

在西医里面,慢性肾炎分成很多种,我就不给大家多说了。

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一般除了激素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医检验的非常细致,一个患者,可以通过西医给确诊,这是西医的优势,我们必须承认,但是西医在治疗方面,确实不是足的,医院观察,发现他们给患者开的也常常是一些中成药。

还有一些其他的病因,比如某些毒物的影响,有些人是用了一些有肾毒性的抗生素,还有使用了有肾毒性的中药(比如关木通)。

2

中医怎么认识慢性肾病

那么,我们中医是怎么认识慢性肾病的呢?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在肾经,导致的疾病。

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炎症状,大家需要了解一下,自己如何判断,如何去检查,检查哪些项目。

一般如果在急性期,叫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病比较急,小儿比较多见,具体的症状是感冒过后,发烧,浮肿,尤其是眼睑浮肿严重,尿量改变,有时候尿液变成红色,这就是肉眼血尿了,腰酸腰痛。很多时候血压会升高。如果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医院验一个尿常规,很简单,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果尿中红细胞高、尿蛋白高,主要是尿蛋白高,则可以向肾炎方面分析。现代医学在检验方面比较有优势,一般很快就可以发现问题。

但是如果反复发作,最终容易转变成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的症状比较复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都是到了肾衰的阶段才发现的。

一般慢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浮肿、尿液改变、高血压、头晕、腹胀等,这些症状并不同时出现,这是以症状判断为主的中医的盲区,所以,此时西医的检验手段非常关键,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等都很重要。一般尿中如果出现尿蛋白或者大量变形的红细胞,则高度怀疑此病。

以前,其实以往中医治疗肾病的效果是不好的,很多人认为肾炎就是肾虚,因为患者腰酸腰痛,所以大多采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很多还用补土的方法,因为浮肿就是水湿泛滥,补土可以祛湿利水。

但是,这样治疗效果很不好,中医对此一直也很困惑,在古代,这个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3

赵绍琴教授的治疗方法

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已故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

赵老在治疗肾病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腰酸腰痛往往不是虚的,而是湿热阻滞了经络,尤其是肾经,是瘀阻的疼痛,实证多,虚证少。这让赵老开始怀疑,慢性肾炎不应该是虚证,应该是湿热阻滞的实证。

第二:患者的脉往往越往下按越有力气,这应该是实证的表现,说明病邪潜藏很深。

第三:患者往往舌质红,舌苔厚腻,这也是湿热的表现。等等。

总之,赵老开始怀疑传统的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式,他认为应该用温病的理论来清透湿热,凉血通络治疗。

首先,是祛湿,赵老采用的是祛风祛湿的方法,用防风、荆芥、白芷、独活、藿香、佩兰等药,一般用量很少,防风和荆芥一般必定用,其他是选用的,荆芥往往用炭,赵老用药量很小,一般六克就够了,多了,他认为是助热了。

然后是凉血,赵老往往用炒槐花、生地榆、芦根、白茅根、小蓟等,这是温病中经常用的药物,用量也不大,一般十克左右。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湿热留滞肾经,需要祛湿清热凉血才能解决问题,这和以前大家的补肾的思路大有不同。

然后是活血,这是赵老最绝的地方,他认为此时经络阻滞,需要通开,所以要化去瘀血,无独有偶,现代医学在做病理分析的时候,也是发现肾小球局部的瘀血情况严重。这也是中西医得到同样结论的地方,赵老使用的药物是:丹参、茜草等药,用量也就十克左右。

对于腰酸腰痛,赵老坚决不补肾,他用的是桑枝和丝瓜络,来通经络,效果非常的好,立竿见影。

然后,赵老认为病人的脾胃最是关键,不能因为治病伤了脾胃,于是在方子里面加入了焦三仙各十克,这是一位医学大家的手笔,时时顾护脾胃,保留正气。

这样的方子十分的简单,但是力道很大。

赵老治疗肾病有三大法宝,第一,他认为,患者的病是湿热导致的实证,所以不能补肾,所以他基本不让患者服用补肾的药物,其他一切补品都不能使用,要以驱邪为主。

同时,赵老还创造了两个思路,比如要走步,以前一般都让患者卧床,要绝对休息,这是现在西医的通常做法,我自己的母亲患病的时候,医院住院,卧床两个月,最后回家上楼是两个人搀着上的,腿部的肌肉一碰像豆腐一样,毫无力量,这是卧床的结果。

但是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局部瘀阻,所以要活血,散步时候两腿运动,直接带动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病的康复,所以赵老让患者每天必须坚持散步一个小时左右。实践证明,走步的患者恢复得就非常的好。

这是赵老以前学习拳法走圈悟出来的道理,他后来自己也每天早晨走步,身体一直非常的好。

第三个法宝,以前的西医认为尿里面有蛋白丢失,我们需要多吃蛋白就能补充上,但是医院治病的时候,发现那些条件好能吃肉的患者最后病情都危重了,而只能吃的起粥的人确恢复得很好,于是悟出了需要控制蛋白的摄入,他举例子说:肾脏漏蛋白就好比渔网漏了,我们应该拼命往里面放鱼吗?其实越放渔网会漏洞越大的,我们应该先不放鱼,等把渔网补好了再放鱼。

于是赵老让患者控制吃肉,一般他都让慢性肾炎患者吃素,不能吃豆制品,结果,这样坚持的患者恢复得就好。

后来,西医也开始发现这个问题了,现在很多西医建议控制蛋白的摄入了。

最近,我又看到了西医的临床报告,发现尿蛋白有可能不是病理产物,而可能是病因,就是说,尿蛋白有可能是引起肾病或者加重肾病的原因。西医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个观点。而这些,都远远地滞后于赵老的发现,赵老早已经去世了。

以前大家认为慢性肾炎不遗传,但是赵老认为这是毒邪深入血分,甚至进入髓分,这叫伏邪,会遗传给孩子。后来,西医也开始发现了很多遗传的现象,后来又研究出了一些遗传基因表达,这也滞后了若干年。所以,一般我会提醒家里有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缘亲属,要注意防护,及时发现问题。

但是,在所有的这些理论内容之上,我最佩服的是赵老的境界,一般人,我发现了一些方法,我要保密,自己一个人治疗多好啊,自己多赚钱,但是,赵老是大家,中医大家的想法绝对是高出一格的,赵老从来都不保守,他把自己的心得,全部都写出来,在他的《赵绍琴临床经验辑》中,他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全部写出,一点都不加以保留,而且,他把自己的心得全部传给了中医药大学的弟子们,在这里,我看到了李东垣当年对罗天益说的话:这些书传给你,不是为了我李东垣,也不是为了你罗天益,而是为了天下后世的人啊,你一定要传下去,不要让它湮灭了!

4

感悟

在给别人调理过程中发现,男性慢性肾炎患者却往往康复较慢,我很长时间里面都不知道为什么,我隐约感觉到了,但是需要证据充分才能发言,现在我收集了一些病例,基本得出的结论是:男性的问题往往出在性欲上,要控制性欲,因为性欲一动,相火即生,这种相火导致湿热难清。所以朱丹溪老人家说的,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调养才好。

我有一些这样的例子,有的比较极端,比如有个慢性肾炎的小伙子,整日看黄色网站,甚至参与其中,结果很快导致肾衰,最后换肾。

另外,还有一种肾炎需要注意,就是吃出来的痛风导致的肾炎,这种肾炎需要调理脾胃,去除瘀浊,才能恢复,这是新发现的一个病因,需要治疗痛风的同时,才能恢复。这种病越来越多了,西医认为这种痛风性肾病最后也都是肾衰,所以要引起重视,现在中医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现在这种肾病的治疗效果还不是很明确。

我讲了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对此引起重视,采用正确的思路治疗,不要一味补肾,不要乱吃偏方,其实有了这些治疗思路,一般中医都可以正确处理的。只有我们把肾病消灭在肾炎阶段,才不至于发展到肾衰,才不至于最终导致那么多的生离死别、人间悲剧发生。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xtsxqsy/1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