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每个季节转换期间都会引起不同的季节性传染病热潮,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由其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及、诺如病毒及猩红热最为常见流行的。它们的病症都是有潜伏期的,相互之间有着大小一的相似点,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及猩红热吧!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及猩红热
1.引发因素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1-6、8、10、22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略写为NV。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
2.发病位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三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诺如病毒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
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
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
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
3.传播途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诺如病毒:全年均可感染发生,尤以冬季较多。而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有:
1、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
2、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3、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猩红热: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4.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发热,热程大都2~4天。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
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猩红热: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天。
广东省疾控专家表示猩红热并不可怕,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它的并发症主要有3种: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此外,香港卫生署则提醒,猩红热还有机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引发较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如何预防与护理?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6.处理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呕吐物:①远离被污染的地方。②在整个清理呕吐物的过程中,须戴上手套及口罩。③如果呕吐和腹泻发生的附近范围有未覆盖好的食物,应丢弃所有食物。
7.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10天。
8.患上猩红热的孩子应避免上学或返回幼儿园,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