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金涛教授接诊了一名慢性肾炎的患者。当时检查结果显示,隐血++↑,白细胞酯酶+-↑,红细胞66.0/μl↑,钙2.04mmol/l↓,总胆固醇5.34mmol/l↑,尿微量白蛋白41.3mg/l↑,尿转铁蛋白6.28mg/l↑。同时这名患者还有严重的桥本甲状腺炎,检查结果显示促甲状腺激素<0.01mIU/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6.93IU/l↑。从检查结果上看,这名患者患有较严重的慢性肾炎及桥本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患者。经询问,这名患者已腰酸、无力3个月,水肿也非常严重,还经常性的会失眠。
而经过了4个多月的治疗,她的症状已经明显好转,腰酸、无力、水肿等已完全消失,失眠也得到了改善,脸色好了非常多。复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转阴,尿蛋白也从最初的++降到了+-,各项指标均大幅改善。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位患者一样,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而引起完全各异疾病的患者。而在实际治疗中,我们往往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何从中医角度看待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大脏腑相关,肾炎的主要表现为水肿,而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协调平衡的作用。
肾:肾炎常常表现为水肿、疲劳、腰痛,检查可见血尿或尿蛋白、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问题。而水肿等水液调节障碍与中医中水脏肾脱不开关系。同时,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疲劳,这与肾气不足有关。
肺:肾炎的发病多数时候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如感冒、鼻炎等。而在中医理论中,肺作为水之上源,具有调节一身水液的功能。肺气失宣,则十分容易出现水液失调,最终由呼吸道症状逐渐转变为水肿。
脾胃:肾脏病的起源或加重都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中医理论中,脾胃具有调节水液润燥的作用,而一旦脾胃失调,就会导致身体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最终水液积蓄变为水肿。
慢性肾炎患者该如何保健慢性肾炎患者除了必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与治疗外,在生活方面也需要保护好肾脏。
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与治疗,生活中也有许多保护肾脏的方法。
慢性肾炎的发病与感染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防感染是保护肾脏最为关键的一点。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一切感染,包括鼻腔、口腔、皮肤等感染。
许多患者的慢性肾炎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因此患者需要尽量避免自身免疫功能波动过大。慢性肾炎的患者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物体如虾、蟹、贝壳等应慎重使用或不用。
患者也应当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肾脏负担,如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也可对肾脏造成负担。注重养生,适应四时变化,春夏养阳,让阳气更好升发,秋冬养阴,避免损耗阴分。
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肾炎金涛教授同样认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是引起慢性肾炎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临床上,我们常见一些慢性肾炎的患者,其发病原因不甚明了。大部分慢性肾炎是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起病即属慢性肾炎。
而通过对慢性肾炎的病理研究发现,其与免疫系统关系十分密切。这是由造成肾脏损害的免疫复合物或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沉积于肾小球,使肾脏受损。
对此,金涛教授坚持使用中医循证医学治疗。根据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理病理,结合有效的中药现代药理学分析,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加以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检测相关指标。
因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肾脏疾病的患者,多属肝肾阴虚,风毒内盛之证。且大多数在长期服用激素后,极易出现气阴两虚之证,故在治疗总纲上应当顾及肝肾之阴,以滋阴养液为要。
而从循证药理来说,也要选择一众平衡免疫紊乱的中药,从根本上调节免疫紊乱现象,看似不同的病证,其实能从一个点出发,抓住本质,力求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改善相关指标,如血尿常规、IgA等。
除此以外,中医在调治肾脏疾病方面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不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很小,甚至几乎没有。因为很多补肾的中药都是药食同源,比如枸杞子、山药、莲子、芡实、桑葚等,都是日常饮食的原材料。但是,并不能因为中草药毒性度低便擅自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新老读者朋友:
因平台改变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如果您没有将“大医金成”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被淹没或推迟。
1.进入“大医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