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指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慢性肾炎患者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虽然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炎预后不一样,但是该病的预后多数因肾功能逐渐恶化而出现贫血、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最终可进展至尿毒症。在慢性肾炎进展过程中,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调护也显得至关重要。慢性肾炎的饮食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st
减少盐的摄入
由于慢性肾炎患者多存在水、钠代谢失衡,进而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因此在平时饮食过程中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尤其对于存在血压很高难以控制、浮肿明显的病人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做到减少盐摄入呢?
对于有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浮肿的患者,应该选择无盐饮食,烹饪时可应用葱、姜、蒜等代替普通盐和酱来调味。直到病情有效控制后逐渐放开,这种情况一般需与专科医生密切配合,既要使病情有效控制,又不至于导致电解质紊乱的出现。
对于仅表现为轻中度的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有轻度高血压、轻度浮肿的慢性肾炎患者,则不必忌盐,但要低盐饮食(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估算,每天减少一半的盐量基本上符合要求),尽量不要食用腌制品,如咸菜、午餐肉、烤肉等。
2nd
减少蛋白摄入
慢性肾炎的患者可见过量蛋白从小便排出,因此当患者摄入过多蛋白可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故而慢性肾炎的患者应当限制蛋白的摄入,并且应该更多地食用优质蛋白。摄入量可根据肾功能而定(肾功能的测算可请专科医生帮助)。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的蛋白摄入(做到健康饮食要求),要避免大鱼大肉,过多摄入鱼肉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对于肾功能已出现下降的患者,如果是处于早期者(eGFR处于90-60ml/min),每天进食蛋白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8-1.0克),大概相当于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纯牛奶(ml)、二两瘦肉(或鱼肉)的量。肾功能处于中晚期者(eGFR处于60ml/min以下,除外透析患者),每天进食蛋白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当配合使用开同。这部分患者的饮食要求可参照我们关于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注意事项。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优质蛋白常见的主要是动物蛋白(比如鱼肉、瘦猪肉)、大豆、牛奶和鸡蛋等。研究表明动物蛋白餐可以使肾血流量和GFR明显升高,牛肉改变最大,其次是鸡肉和鱼肉。以往认为大豆蛋白不宜食用,因其利用率低,摄入后易导致含氮物质的产生和排泄增多,加重肾脏负担,但目前研究认为适当进食豆类蛋白,反而具有抗氧化、降脂、降低血压活性肽等作用。
3rd
减少饮食钾和磷的摄入
减少饮食钾与磷的摄入主要是对于慢性肾炎有肾功能下降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应参考我们关于慢性肾衰竭的的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