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通常是指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的说法源自于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提出的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方法,即把慢性肾衰竭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尿毒症期血肌酐值通常大于umo/L,而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肾脏病分期为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制定的指南,该分期方法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肾小球滤过率即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ml/min左右。分期方法为:1期≥90ml/(min.1.73m2),2期60~89ml/(min.1.73m2),3期30~59ml/(min.1.73m2),4期15~29ml/(min.1.73m2),5期15ml/(min.1.73m2)。
肾脏为不可再生器官,一旦进入尿毒症期的肾衰竭,意味着大部分肾单位萎缩退化且不可逆转,肾功能永久性丧失。
尿毒症型肾脏
病因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等)、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胥病(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等。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仍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明显增加,有可能将成为导致我国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因此,一旦发现上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防止进入尿毒症阶段。
慢性肾衰竭,意味着肾脏功能降至极低以至于永久性丧失,失去了肾脏,我们的身体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肾单位每颗肾约万个肾单位数量从出生后就恒定,不可再生
首先,我们需要先认识肾脏的功能。众所周知,肾脏具有排出体内多余水的功能;这是对肾脏最直观的认知。其实,肾脏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还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调节酸碱、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人体每天都会进食大量的食物和水,多余的水通过肾脏排出,食物残渣会通过肠道排出,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代谢废物,就如同汽车燃烧汽油后获取了动力,同时也会产生汽车尾气一样,人体内利用完营养物质后产生的代谢废物大多通过肾脏排出。肾脏衰竭后,多余的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无法排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其次,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等;基于以上认知,下篇文章我们继续了解肾衰竭后机体的变化。
参考文献及书籍:第九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
作者:窦曹帅
编辑:窦曹帅
扫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