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这里着重说说慢性肾脏病怎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措施无论什么原因的慢性肾脏病,总的治疗措施概况起来有三点:治疗病因;控制血压和尿蛋白;对症治疗。而慢性肾脏病治疗目标是:延缓肾损害,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具体措施包括:●控制病因,治疗原发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一般来说,IgA肾病,尿蛋白定量>1g/d需要使用激素;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尿蛋白定量>3.5g/d需要使用激素。IgA肾病,如果尿蛋白定量>1g/d,而且肾功能受损,还应该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措施与IgA肾病相同。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原因是高血糖,所以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性肾脏病的根本原因是高血压,所以需要降压;痛风性肾病应该降尿酸等。●严格控制血压肾脏受损后大都会出现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反过来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血压越高,肾功能的恶化越快。此外,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死因,其中高血压扮演了“最恶”的角色。而控制血压,是延缓肾功能下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并且控制血压还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收缩压平均降低20mmHg,尿毒症的风险降低47%,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9%。过去认为,慢性肾脏病有蛋白尿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最新发布的KDIGO指南,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有没有蛋白尿、无论有没有糖尿病、无论年龄,都应该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下。●降尿蛋白蛋白尿本来是肾脏受损的结果,但大量蛋白尿又反过来加重肾损伤。尿蛋白量越大,肾功能的恶化越快。所以,降低尿蛋白,也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治疗之一。蛋白尿的控制目标是尿蛋白定量0.3g/d以下。●严格控制饮食慢性肾脏病,首先要低盐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5g以下或者更低。如果出现肾功能下降,还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少量摄入蛋白,摄入牛奶、鸡蛋、精肉等优质蛋白。在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开同(复方α酮酸)治疗,既补充必需氨基酸,减轻肾脏负担,又结合尿素氮,改善蛋白质的代谢。●纠正肾性贫血肾功能受损后,会出现肾性贫血。贫血本身就能加速肾衰竭,并加重心、脑损害。而纠正肾性贫血,也是遏制肾衰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g/L。经典的治疗是选择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或者口服补充铁剂等。●治疗钙磷代谢障碍肾功能受损,会出现钙磷代谢障碍,低血钙、高血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血管钙化、动脉狭窄、皮肤瘙痒等症。轻症患者补充活性钙剂和维D可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重症患者还要使用静脉维生素D比如帕立骨化醇,以及拟钙剂和降血磷药思维拉姆、碳酸镧等。●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纠正酸中毒等。慢性肾脏病水肿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所以要及时利尿消肿。肾功能下降后,代谢废物蓄积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而代谢性酸中毒会加重组织缺氧、诱发高血钾,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也要及时纠正酸中毒。●避免滥用药一部分尿毒症病人可能不是疾病恶化的结果,而是为了治疗肾病或者所谓的“保肾”而滥用药的结果,药物导致的肾损害一直在发生,但常常被忽略。慢性肾脏病人应尽量减少解热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氨基甙类抗菌素、含马兜铃酸和重金属的中药等药物的使用。●利用肠道排毒作用大部分代谢废物都通过肾脏排泄,但肾功能下降后,肠道的排毒作用代偿性增加,药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就是利用这个机理来降肌酐的。此外,一些新研发的药物比如降钾药利倍卓、降钾树脂,降磷药思维拉姆和碳酸镧等,也是利用肠道“排毒”的机制来发挥降钾作用和降磷作用的。●肾脏替代治疗如果肾脏病加重,已经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后,还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移植后的生活质量最好,但标本少、费用高,普通患者往往望而生畏。血液透析比较广泛,但损害残余肾功能,心脏的负担重,医院也影响了患者的工作。
腹膜透析是未被重视的肾脏替代方法。腹膜透析的优势是保护残余肾功能,对心功能的影响小,可居家治疗。(综合网络)
▼
益肾/壮阳国药准字Z
点击图片更多
戳原文,更有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sxqsyzz/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