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邦导读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常因链球菌感染致病,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基层医邦结合《全科医师实用手册》,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诊断要点、处理要点、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常因链球菌感染致病,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1.病史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
2.水肿晨起眼睑水肿,逐渐波及全身,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3.尿异常血尿发生率几乎达%,约30%的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多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尿检红细胞以异常形态为主,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4.高血压80%病例因水钠潴留,表现为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肿平行。
5.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伴尿量减少。一般于1-2周后尿量增加,肾功能随之逐渐恢复正常。个别病例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6.免疫学检查血清补体C3降低,多在病程6~8周恢复正常,70%~80%的病人有抗链球菌O抗体滴度增高。
7.B超检查双肾增大或正常。
8.鉴别诊断
(1)急进性肾炎:除大部分与急性肾炎相同外,其突出点为中青年居多,早期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肾功能减退发展迅速,一般数周或数月出现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
(2)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多在感染后3~5天出现,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功能有持续性损害,B超检查可见双肾缩小。如为继发性肾损害,临床还会出现原发病的一系列表现。
(3)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一般在感染后1~3天甚至少于24小时就会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有反复发作史,血清IgA有一过性升高,补体C3正常,也可以表现为隐匿性肾炎或大量蛋白尿的肾病综合征。该病需作肾穿刺活检方能确诊。
1.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体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高血压及氮质血症恢复正常。
2.控制感染灶青霉素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如青霉素过敏,可换用红霉素0.5g,每日3-4次,疗程约10~14天,目的是彻底控制感染灶。
3.对症治疗
(1)利尿:控制水、盐入量,水肿明显者可给予呋塞米(速尿)。
(2)降压:轻度高血压可只用利尿剂,严重高血压可选用降压药。
以上处理如未见疗效且日益加重,医院,考虑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预后:本病绝大多数患者于1-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降压,尿常规改善,血清补体C3在8周内恢复正常。少量镜下血尿及微量尿蛋白可于半年至一年内消失。少数病例病情迁延转为
慢性肾炎。
对急性肾炎,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隔离,防止猩红热、化脓性扁桃体炎、脓疱病的发生。对病情反复发作、扁桃体感染灶明确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手术时机以肾炎病情稳定、无症状及体征、蛋白尿少于(+)、尿沉渣红细胞数目少于10/HP,且扁桃体无急性炎症时为宜。根据病人情况,注意身体锻炼,以提高病人的兔疫能力,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
对怀疑急进性肾炎患者,应尽快转院,尽早确诊,对已经确诊急进性肾炎患者应严格根据医嘱治疗,急进性肾炎发展快,预后差,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误诊、漏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