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常见的肾功能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人体代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

当肾脏早期出现问题时,几乎没有任何现象,不会引发疼痛或其他身体上的不适,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正因这一点,肾病又被称作是“沉默的杀手”,通常当人们有明显不适、发现患病时,情况已经较为严重。

肾脏病的患病原因十分复杂

许多肾脏病难以根治,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寿命。除此之外,由于治疗时间长,需要使用大量药物,患了肾脏病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病知晓率很低,不到15%,很多人患有慢性肾病都不自知。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多数肾脏病病情是可以控制、改善,甚至早期是可以逆转的,但如果发展到慢性肾脏病的3期以上,就难以恢复了。

要想早期发现肾病,最好的方法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肾功能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胱抑素C(CystatinC,CysC)

01

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又名γ2痕迹碱性蛋白或后γ球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中的一种。编码CysC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能在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速度持续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CysC可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且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炎症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CysC自1岁后到60岁前在血液中浓度恒定)。其分子量小,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于细胞内降解,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不分泌CysC至管腔内。因此,其血清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

综上,胱抑素C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mAlb)

02

白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液中存在的一种重要蛋白,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入血,是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作为载体运输小分子物质等多方面的功能。其在血浆总蛋白中占60%,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一方面由于白蛋白是人体重要的成分,同时也是大分子物质,通常情况下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随尿液排出体外,因而尿中白蛋白含量很低。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一般<20mg/L。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范围时,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通常情况下,任何疾病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通透性升高,白蛋白漏出滤过膜,都会出现尿白蛋白。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其在诊断早期肾损害方面优于尿常规定性或半定量检查。如果发现微量白蛋白而得不到及时干预,尿蛋白会进一步增加,引起机体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肾脏也会不可逆地向尿毒症期进展。

微球蛋白

03

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

微球蛋白指的是分子质量小于40kDa的血浆球蛋白或球蛋白碎片,它们存在于血浆、尿液等体液中,其含量极微但相当恒定。因此,检测血浆、尿液中相应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于评价有关脏器功能和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α1微球蛋白(α1-MG)是一种低分子量糖蛋白,为一种疏水配体结合蛋白,亦属Lipocatin超家属成员。由肝脏和淋巴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正常情况下,尿中α1-微球蛋白含量极少,当肾小管受损时,尿中α1-微球蛋白排泌增高。可见α1-微球蛋白是判断近曲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是作为肾小管功能不全的指标。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由淋巴细胞和其他大多数的有核细胞分泌,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血清β2-MG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β2-MG99.9%被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再返流入血。正常人β2-MG的合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的量是非常恒定的,从而使β2-MG含量保持稳定水平。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04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

当肾脏疾病发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清和尿液中RBP均显著增高。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或肾血流量降低时,RBP的滤过率也相应减少,则导致血液中RBP蓄积而浓度增高。其他慢性肾病患者尿中出现管状蛋白尿亦可引起血液中RBP升高,早期比肌酐、尿素氮更敏感,而且不受饮食的干扰影响。

NGAL

05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一种脂质运载蛋白,在中性粒细胞、肾、结肠、肺上皮细胞等低度表达,是肾脏结构损伤、全身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标志物。肾脏在发生缺血或肾毒性损伤的时候,肾小管上皮细胞NGAL表达急剧增强,NGAL通过诱导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保护肾组织免受炎性细胞的损害,以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NGAL是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标志物。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急性肾衰竭概念的扩展和疾病早期的延伸。在AKI时,血、尿NGAL浓度通常会迅速升高,2h最为明显(比临界值升高几十至几百倍),血清肌酐(sCr)、尿酶等传统指标往往要在24~72h才后明显升高,因而NGAL可用于AKI的早期诊断。

NGAL预测慢性肾脏病(CDK)。CKD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患病率日益增高,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更是逐年飙升。最近的数据也表明,NGAL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肾移植后迟发型排斥反应、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均出现肾小管间质损害,NGAL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在CKD的病理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CKD风险评估、疾病分期、血液透析充分性等独立的生物学指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sxqsyzd/9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