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备考已经开始,护理笔记特为大家提供栏目,针对各科目中的考点难点设计的强化训练,让大家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坚持打卡,让你每天都有进步!
1.癫痫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脑血管破裂出血
B.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
C.大脑假神经递质形成
D.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E.血氨增高影响脑细胞代谢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我国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支原体
E.衣原体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发展中国家以细菌为主,发达国家以病毒为主,我国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
3.易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病原体是
A.大肠埃希菌
B.衣原体
C.链球菌
D.葡萄球菌
E.原虫和寄生虫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4.成年男性细胞外液占体重的
A.5%
B.15%
C.20%
D.40%
E.60%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男性、女性的细胞外液均约占体重20%,其中血浆量约占体重5%,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15%。
5.患者,女,38岁。咳嗽、咳痰5年余。近1个月来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多次咯血,咳嗽在晨起或夜间卧床时加重,痰量多时可达ml,静置后可分为4层。该患者典型的X线表现为
A.两肺透亮度增加
B.肺纹理增多、紊乱
C.边界毛糙的结节状阴影
D.肺段或肺叶淡薄、均匀阴影
E.不规则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痰液静置分4层。X线检查可见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的囊腔,腔内可存在气液平面,典型者可见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纵切面可显示“双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并可见气道壁增厚。
6.烧伤后的体液渗出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A.2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趋稳定并开始回吸收(第七版黄家驷外科学P88)。此期为急性体液渗出期。而九版外科学与六版外科护理学认为:一般以伤后6~12小时内最快,持续24~36小时,严重烧伤可延至48小时以上。
7.心脏破裂最常见的部位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E.心包内大血管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心脏破裂最常见的部位为右心室。心脏损伤可分为钝性心脏损伤和穿透性心脏损伤。穿透性心脏损伤好发的部位依次为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和左心房;此外,还可导致心房、心室间隔和瓣膜装置损伤。钝性心脏损伤多发生于右心室,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心脏破裂。
8.放置T管引流的目的不包括
A.观察腹部体征
B.引流胆汁
C.引流残余结石
D.防止胆汁渗漏
E.支撑胆道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T管引流的作用包括引流胆汁和减压,以免胆汁排出受阻;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开处瘢痕狭窄;经T管溶石或造影。放置T管引流的目的不包括观察腹部体征。
9.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
A.细菌侵犯瓣膜
B.细菌毒素所致
C.自身免疫反应
D.溶血性链球菌变态反应
E.病毒直接侵犯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在我国,风湿性心脏病主要与A组β(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患者感染链球菌后产生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抗原与抗链球菌抗体可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心肌、心瓣膜等,激活补体成分产生炎性病变。
10.一氧化碳中毒,最先受累的是
A.心
B.骨骼肌
C.胃肠道
D.肾
E.脑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CO)可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亲和力大倍,COHb不能携氧且不易解离,发生组织和细胞缺氧。大脑对缺氧最敏感,最先受累。
考试在即,每天10题太少了!
怎样才能或得更多练习机会呢?
现在扫码下载
每周职称模拟考场+海量题库免费练
↓↓↓
更多护士招聘信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