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男,56岁。间断发热1个月,进行性少尿、咯血10天,查体:BP/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尿常规:蛋白(++)。尿沉渣镜检:RBC40-50HP。血肌酐mmo1/L,血尿素18.5mmol/L,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B超示双肾增大。该患者肾脏最可能的病理特征是
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新月体形成
C.弥漫性GBM增厚,钉突形成
D.系膜局灶性节段性增宽或弥漫性增宽
E.系膜局灶性节段性硬化、玻璃样变
82.男,45岁。HBsAg(+)20年。超声检查:肝脏回声不均匀,脾大,门静脉增宽,中等量腹水。肝穿刺病理的特征性发现是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弥漫性肝纤维化
C.肝细胞气球样变
D.毛细胆管胆汁淤积
E.假小叶形成
83.王某,女,19岁。最近因高考失利而出现情绪低落和失眠的情况。王某的母亲知道王某有位表哥是心理治疗师,比较熟悉和了解王某的情况,要求其给王某做心理治疗,但被这位表哥拒绝了。其表哥拒绝提供治疗服务所依据的原则为
A.保密原则
B.回避原则
C.发展原则
D.灵活原则
E.中立原则
84.男,65岁。腹部手术后出现疼痛,使用吗啡镇痛治疗,复查血气示pH7.32,PaCOmmHg,PaOmmHg,该患者低氧血症最可能的发生机制是
A.肺内分流
B.氧耗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下降
D.弥散功能障碍
E.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85.男,22岁,因为怕脏和反复洗手等被诊断为强迫症。心理治疗师要求患者触摸地面、门把手等,之后不允许其洗手并要求其必须接着做事。经治疗,该患者的强迫症状逐渐减轻。这种治疗方法属于
A.系统脱敏疗法
B.行为塑造
C.厌恶疗法
D.冲击疗法
E.逐级暴露疗法
86.女,28岁。腹痛、发热、呕吐1天。查体:T38.9℃,P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次/分,律齐,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Hbg/L,WBC10.2×/L,N0.85,Plt×/L。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见阑尾壁各层大量弥漫性浸润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87.男,50岁。因高血压,高脂血症服用阿司匹林3个月,1个月来反复出现上腹疼痛,查体:腹软,中上腹压痛,下列治疗药物中首选的是懒人出品,必属精品。
A.阿莫西林
B.克拉霉素
C.奥美拉唑
D.多潘立酮
E.硫酸镁
88.男,50岁,高血压5年。规律服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和阿司匹林治疗,无胸痛,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TC3.8mmol/L,LDL-C2.0mmol/L,TG5.9mmol/L,HDL-C0.9mmol/L,首选的降脂药物是
A.依折麦布
B.考来烯胺
C.普罗布考
D.非诺贝特
E.阿托伐他汀
89.男,28岁。胸闷气促3年,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剧烈运动后气促加重,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后可缓解症状。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嗜酸粒细胞聚集
B.对抗过敏介质的作用
C.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D.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E.减少支气管黏液分泌
90.男,40岁。右足底外伤5小时,伤口深,及时彻底清创后,TAT(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
B.青霉素懒人出品,必属精品。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
E.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
答案:81-85:BEBCD86-90:ECDCD
81.答案:B
解析:男性患者56岁,进行性少尿、咯血10天,BP/mmHg(高血压表现),双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水肿表现)。尿常规示蛋白(++),提示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示RBC40~50/HP(血尿)。血肌酐μmol/L,血尿素18.5mmol/L(肾功能异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考虑最可能的诊断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则为Ⅲ型急进性肾炎,病理特征为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B对)。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A错)。弥漫性GBM增厚,钉突形成为膜性肾病(C错)。系膜局灶性节段性增宽或弥漫性增宽见于IgA肾病(D错)。系膜局灶性节段性硬化、玻璃样变见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E错)。
82.答案:E
解析:男性患者45岁,HBsAg(+)20年,超声检查示肝脏回声不均匀,脾大,门静脉增宽,中等量腹水。根据患者的慢性乙肝病史和超声检查,考虑诊断为肝硬化。肝硬化典型的病理形态就是假小叶(E对)。肝细胞气球样变、变性坏死可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AC错)。弥漫性肝纤维化见于肝纤维化(B错)。毛细胆管胆汁淤积见于胆汁淤积型肝炎(D错)。
83.答案:B
解析:回避原则: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因此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懒人出品,必属精品。(1)保密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治疗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由于心理治疗的特殊性和患者对治疗者的高度信任.他们常常把自已从不被人知道的隐私暴露出来,这些隐私可能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名利和前途,或牵扯到与其他人的矛盾和冲突,若得不到保护和尊重,会造成恶劣影响。(2)发展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患者的问题,不仅在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上,而且在问题的解决和效果的预测上都要具有发展的观念。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需要、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思维方式、对问题起因的看法、对事件后果的预测以及行为表现总是随着治疗的进程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治疗者能用发展的眼光捕捉到患者细微的变化,因势利导或防患于未然,就会使治疗进程向着好的方向顺利发展。(3)灵活原则: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较之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病人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病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备根据新的需要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4)中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治疗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保持中立的态度和立场。治疗者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价值取向。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以自已的价值取向作为考虑问题的参照点或以某种固定的价值取向作为判断是非的参照点,就容易妨碍对事件判断的客观性,把个人情绪带入治疗之中,丧失应有的中立态度。治疗者对治疗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患者。只有这样,治疗者才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并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8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动脉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肺泡通气量下降: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PAO2)和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PaO2下降和PaCO2上升,从而发生缺氧和CO2潴留。(1)弥散障碍系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气体弥散的速度取决于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气体弥散系数、肺泡膜的弥散面积厚度和通透性,同时气体弥散量还受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以及心排血量、血红蛋白含量、通气/血流比例的影响。(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血液流经肺泡时能否保证血液动脉化,即得到充足的02并充分排出CO2,除需有正常的肺通气功能和良好的肺泡膜弥散功能外,还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之间的正常比例。懒人出品,必属精品。(3)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PaO2降低,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常见于肺动-静脉瘘。(4)氧耗量增加: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增加氧耗量。寒战时耗氧量可达m/min;严重哮喘时,呼吸肌做功增加,氧耗量可达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导致肺泡氧分压下降时,正常人可通过增加通气量来防止缺氧的发生。所以,若氧耗量增加的患者同时伴有通气功能障碍,则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
85.答案:D
解析:冲击疗法又称为满灌疗法,其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例如治疗恐怖症,不是使病人按轻重程序逐渐面对所惧怕的情况,而是让病人一下子面对最高等级惧怕的情况,甚至过分地与惧怕的情况接触。由于惧怕刺激的“泛滥性”的来临,个体面对过分的惧怕刺激,恐怖反应可能会逐渐减轻,甚至最终消失。即使没有放松的过程,只要持久地让被治疗者暴露在惊恐刺激面前,惊恐反应也终究会自行耗尽。(1)系统脱敏疗法:治疗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脱敏),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行为塑造: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疗法技术。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来访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来访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奖励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用记分卡、筹码等象征性的方式。只要来访者出现预期的行为,强化马上就能实现。例如当小孩子第一次开始使用礼貌用语时边及时夸奖他真乖”“真棒”等,让他的文明礼貌行为及时.逐渐地得到强化和巩固。(3)厌恶疗法:是一种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当某种适应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当即给予一定的痛苦刺激,如轻微的电击、针刺或催吐剂,使其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经过反复实施,适应不良行为和庆恶体验就建立了一定的条件联系,以后当欲实施一定行为时,便立刻产生了厌恶体验。为了避免这种厌恶体验,患者只有终止或放弃原有的适应不良行为。懒人出品,必属精品。(4)逐级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速暴露法,又称满灌疗法;另一类是缓慢暴露法,即系统脱敏法。它是治疗恐怖症和强迫症等神经症最常用的行为疗法。其治疗方式是使用与应激有关的诱发刺激(如商场、公共车辆、会场等),通过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适应来消除病人的应激反应。
86.答案:E
解析:女性患者28岁,腹痛、发热、呕吐1天,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WBC10.2×/L,N0.85。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属于化脓性炎症,病理检查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E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常见于慢性炎症(AB错)。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以及IgE介导的炎症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D错)。
87.答案:C
解析:非甾体药物服用史+反复上腹痛=消化性溃疡,首先PPI制剂。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分5型(Forrest分型),每型均需采取PPI(质子泵抑制剂)
88.答案:D
解析:男性患者50岁,高血压5年,规律服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室检查:血TC3.8mmol/L(升高≥6.19mmol/L),LDL-C2.Ommol/L(升高≥4.14mmol/L),TG5.9mmol/L(升高≥2.27mmol/L),HDL-C0.9mmol/L(升高≥1.55mmol/L)。该患者TG5.9mmol/L,属于甘油三脂升高,首选贝特类的降脂药即非诺贝特(D对)。依折麦布、考来烯胺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AB错)。普罗布考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C错)。高胆固醇首选他汀类(E错)。
89.答案:C
解析: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哮喘、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痉挛,喘息型支气管炎及COPD伴喘息的治疗。抑制嗜酸粒细胞聚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抗过敏介质的作用→色甘酸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色甘酸钠;减少支气管黏液分泌→气雾疗法。
90.答案:D
解析:被动免疫法对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的伤员,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U。因为破伤风的发病有一潜伏期,尽早注射有预防作用,但其作用短暂,有效期为10日左右,因此,对深部创伤,有潜在厌氧菌感染可能的病人,可在1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抗毒素易发生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进行皮内敏感试验。如过敏,应按脱敏法注射。
(1)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目前最佳的被动免疫是肌内注射~U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自人体血浆免疫球蛋白中提纯或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一次注射后在人体可存留4~5周,免疫效能10倍于破伤风抗毒素。
(2)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采用类毒素基础免疫通常需注射3次,在现行小儿计划免疫中通常实施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注射。通常首次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间隔4~6周后再注射0.5ml,第二针后6~12月再注射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作为强化注射。接受全程主动免疫者,伤后仅需肌内注射0.5ml类毒素,即可在3~7日内形成有效的免疫抗体,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破伤风类毒素:需要注意的是破伤风的发病不能确保形成对破伤风的免疫,在确诊破伤风1个月后,应给予0.5ml破伤风类毒索,并完成基础免疫注射。
(4)青霉素:青霉素80万~万U.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大剂量静脉滴注,可抑制破伤风梭菌。也可给甲硝唑2.5g/d,分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持续7~10天。如伤口有混合感染,则相应选用抗菌药物。懒人出品,必属精品。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