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
见《伤寒论》第条
原条文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01
NEWS
初诊
王某,女,63岁
主诉:慢性肾小球肾炎史10余年。
病史:患者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史10余年,一直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轻度肾功能异常。时自觉腰酸、双下肢乏力,活动后明显,晨起口干口苦,活动后感咽干明显,小便泡沫多,大便偏烂,日1-2次。有颈椎病病史,时有后颈部酸胀不适,有高胆固醇血症史,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室检查显示:Scr92umol/L↑,尿蛋白:+-++。
查体:面色晦暗,舌质淡红,体胖,苔薄黄腻,脉细,两尺沉,右脉偏硬。
中医诊断:尿浊
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II期
辨证:胆热脾寒、寒热错杂证
治法:清肝泻胆,温脾散寒
方药: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桂枝5克,干姜5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黄芩10克,蜜甘草5克,葛根30克,片姜黄15克,槲寄生15克,续断15克,山药3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02
NEWS
二诊
服前方7剂,晨起口干有减,仍口苦,腰酸,双下肢乏力,夜间下肢时有抽搐,小便可,大便成形,2-3天1解。病情好转,病机不变,守上方去加麸白芍15克,荷叶15克。
03
NEWS
三诊
上药服7剂后,晨起稍有口干口苦,夜间下肢明显减少,腰酸减轻,小便泡沫不多,大便偏软,日一次。实验室检查显示:Scr87umol/L,尿检正常,效不更方,上方加玉米须30克,积雪草30克。
04
NEWS
四诊
晨起口苦消失,稍口干,咽部稍有发堵感,下肢抽搐未作,弯腰时腰酸明显,小便黄,稍有泡沫,大便2日1解,成形。上方加紫苏叶10克,车前草20克。
05
NEWS
五诊
服前方14剂,患者诉弯腰时腰酸好转,劳累后稍有腰酸,睡眠可,小便尚可,泡沫少,大便正常。查体:面色稍暗,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脉细,尺沉弱。体检尿常规无异常,肌酐正常。病情基本控制,拟方健脾补肾,泄浊化瘀善后,并嘱定期复查。
本条所阐述的疾病机制历来医家各有见解,但属伤寒大家刘渡舟老先生所阐述较精炼,且易于理解。刘老认为,此方证特点为少阳病有阴证的转机,即少阳病见有太阴病,临床表现既有少阳病的口苦、口干等症,又有少阴病的便溏、下利等症。该患者所见症状符合上述病机,故用之有效。笔者检阅患者既往所服中药,大多以补肾之药多见,基本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随证用药,疗效差强人意。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决不能“以病套方”,或者“以方套病”,如见慢性肾病则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加减治之,临证即使幸中,也不能代表此法可行,尚需整体考虑。作者介绍
丁宪春,湖州市名中医
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基层指导科副科长,治未病科负责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委员,湖州市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西医临床20余年,师从国际经方大家黄煌教授及国家级名中医王坤根教授。在省市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6篇,与他人合著专著《中医入门歌诀》。
在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睡眠障碍等、尤其擅长中西医配合治疗脾胃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以及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征、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五全天,周三下午
供稿:丁宪春、潘芝琳
编辑、审核:江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