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患者任某某,男,45岁,因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伴乏力来诊,门诊以?“膜性肾病”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因“双下肢水肿1月余”于年03月16医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入院后:
辅助检查:尿蛋白2+,尿潜血1+,总蛋白:47.5g/L,尿蛋白定量:.00mg/24h。
治疗:完善相关检查,经各科室专家会诊,通过中医、西医并搭配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效果:
治疗后:尿蛋白由2+转至阴性,尿潜血由1+转至阴性,总蛋白:47.5g/L升至56.7g/L,尿蛋白定量由.00mg/24h降至.1mg/24h。
症状对比:乏力较前明显缓解,尿中泡沫较前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减轻。
你了解膜性肾病吗?一概述
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二病因
膜性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
1.特发性膜性肾病
大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相关,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足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产生蛋白尿。
2.继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于很多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乙肝病毒感染,以及药物、毒物、肿瘤或环境因素等,引起继发性膜性肾病的药物主要有一些金制剂、汞、青霉胺、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三临床表现
1.年龄
以40岁以上多见,起病往往较隐匿。
2.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3.镜下血尿
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4.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伤
部分病人伴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伤。
5.体征
双下肢或颜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蛋白尿。
四检查
辅助检查:
(1)尿蛋白定量通常>3.5g/天,但很少超过15g/天;
(2)低蛋白血症血浆自蛋白<30g/L;
(3)高脂血症以胆固醇升高为主;
(4)自身抗体阴性,血清补体水平正常;
(5)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阴性。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