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ulonenephritis)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V携带率高达15%,而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生率占HBsAg阳性者的23一65%。
乙肝肾炎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可有血清补体C3、C4及C1q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患者血清中存在目前或既往HBV感染证据,甚至存在HBV-DNA复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其次是膜增生性肾炎及系膜增生性肾炎。少见的包括FSGS、IgA肾病和结节性多动脉炎肾损伤。
诊断依据有三个方面:
1、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2、患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FSGS,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其中第三条为最基本条件,缺此不能诊断。治疗方案如下:1、低盐饮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减少尿蛋白等2、抗病毒治疗3、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预防接种管理,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对于已经患有乙肝的患者,需要积极诊治,定期复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