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加速肾功能衰竭的“头号祸首”,如何降低蛋白尿,成为了肾病能否治愈的关键。
那么,影响蛋白尿能否彻底消除的因素有哪些?
病理类型是根源。肾病种类较多,有些类肾病一发现时病情就较重,且存在大量蛋白尿,比如膜性肾病,有些类肾病发展速度较慢,蛋白尿不超过3.5g,对肾功能损坏少,治疗起来就比较容易。
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把控。包括药物、饮食、日常影响蛋白尿稳定的因素等方面的管理。如药物治疗方面,消除蛋白尿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还有些肾病为非激素治疗,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同时起到降压、降糖、消蛋白的作用。肾友在服用激素时必须要重视,充足剂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原则。
如果能够从这两方面入手,针对性进行纠正蛋白尿的治疗,治愈蛋白尿的几率比较高。
其实对于多数肾病患者来说,蛋白尿并非不能彻底治愈,而是在治疗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往往导致对病情认识错误,影响了治疗的进度。
这4点错误认识,希望大家能及时纠正!
诊断方面:拒绝肾穿刺,诊断不清楚
几乎所有类肾病都有蛋白尿的症状,肾病发生的根源是炎症反应,继而损害肾小球滤过系统,导致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尤其肾病综合征类肾病,都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但具体到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比如膜性肾病本身存在大量蛋白尿,但并非是肾功能损害过严重,因此治疗时用药要符合实际情况。其他类肾病也是,虽然病情类似,但用药方法却不尽相同,有很多讲究。
肾穿刺是确诊肾病类型的常规手段,既能够帮助判断病理,又能够反应出肾小球及肾细胞的受损情况。但同时也存在潜在的损害,目前肾穿刺技术成熟,一般是可控的。有些患者担心穿刺后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就一味拒绝穿刺,耽误治疗,对病情也十分不利。
治疗过程:
血压不好关蛋白尿什么事
有些肾友觉得高血压与蛋白尿“八竿子打不着”,即使血压高也不会影响到蛋白尿的情况,因此对控制血压没那么重视。其实不论是肾性高血压还是蛋白尿,都是肾功能受损后的产物。反过来对这两项症状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
血压持续较高会加速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的受损,继而导致蛋白尿漏出增多。对蛋白尿的治疗,是肾病系统治疗的一部分,需要全面综合来进行,尤其高血压作为影响肾功能的关键指标,蛋白尿患者也必须重视起来。
换药过于频繁,好坏凭感觉
目前降蛋白治疗主要用药即激素、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特异性药物,如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等等。激素药物的显效时间取决于两点,一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二用药时长。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是儿童常见的肾病综合征,对患儿来说大部分在2周时内尿蛋白转阴,而成人患者要16周才起效。所以药物药效的发挥受到身体素质、用药剂量及个人适应性等各方面因素,肾友要有耐心,不要频繁换药打乱治疗计划。
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究竟是否病情好转,指标转阴,应通过复查来检验。肾友不能紧靠感觉,以免耽误治疗。
日常护理:
蛋白尿治疗不是一两天的事,期间肾友必须做好日常护理,比如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保持体内蛋白质平衡,还有一些会加重蛋白尿的日常习惯,如熬夜、大吃大喝、频繁感染等。
肾病朋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相关的问题,比如降低尿蛋白、血肌酐、血压、改善贫血等等,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全文”!
或者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