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一直工作于中国医院,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2年。
经常有人体检时尿常规显示尿潜血阳性,担心自己患上了肾小球肾炎,其实在医学上,单纯尿潜血阳性并不能诊断肾小球肾炎,今天来简单说说什么是肾小球肾炎。根据疾病病程可以将肾炎分为急性、急进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或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临床表现为(可不同时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尿量减少或无尿,肾功能正常或下降。因为水肿和高血压并不是肾病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是化验发现血尿或者蛋白尿来诊。
所谓的血尿指的是尿常规镜下红细胞数≥3/HP,红细胞数量少时,尿色可无变化,即镜下血尿,若出血量超过1ml/L时,随红细胞量增加尿可呈淡红色、洗肉水色,称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肾脏及尿路疾病:(1)肾小球肾炎(2)泌尿系感染(3)肾结石(4)泌尿系肿瘤(5)泌尿系外伤(6)肾先天畸形,包括多囊肾,胡桃夹现象,通常我们会建议患者完善尿红细胞相位化验、肾脏超声等检查进一步判断血尿原因。
所谓的蛋白尿指的是尿常规中蛋白阳性或者定量试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化验超过0.12g。蛋白尿又分为(1)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所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又称为功能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通常定性实验尿蛋白不超过(+),定量试验24h尿蛋白<0.15g。(2)体位性蛋白尿,出现于直立尤其脊柱前突体位,卧位时消失,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3)病理性蛋白尿,按照来源部位,又可分为(a)肾小球性蛋白尿:当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时,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以白蛋白等中、高分子蛋白为主。(b)肾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对原尿中蛋白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多为轻度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c)混合性蛋白尿,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d)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或者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e)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因此,当体检发现尿常规单纯潜血异常,先不要紧张,可以复查一次尿常规,到医院门诊就诊,听专科医生给你建议。
文章作者:陈杰
文章编辑:赵白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