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既往称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年由Klinger首次描述,在年由Wegener进一步作了病理学的描述。该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
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病,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91岁之间发病,但中年人多发,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各种人种均可发病,根据美国GaryS.Hoffma的研究,GPA的发病率为每-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为黑人,1%为其他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未经治疗的GPA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GPA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病因至今不明[2]。临床表现GPA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GPA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一般症状: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鼻窦的细菌感染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地流鼻涕,而且不断加重。流鼻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是缓和的,严重的GPA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下呼吸道症状:肺部受累是本病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既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及肺内阴影。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疤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3]。肾脏损害: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GPA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GPA,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肾小球肾炎。眼受累: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GPA可累及眼的任何区域,可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皮肤粘膜: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等。其中皮肤紫癜最为常见[4]。神经系统:很少有GPA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关节病变:关节病变在GPA中较为常见,发病时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其他:GPA也可累及心脏而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胃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出血;尸检时可发现脾脏受损(包括坏死、血管炎以及肉芽肿形成)。泌尿生殖系统系统(不包括肾脏),如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等受累较少见。尚有肉芽肿侵及脑垂体引发尿崩症的病例报道。参考文献:
1.梁东风,刘小兵,黄烽等.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7(8):-.2.梁东风,朱剑,吕亚莉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EB病毒在鉴别韦格纳肉芽肿病和鼻T/NK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8(8):-.3.张洁,梁东风,张江林.淋巴瘤误诊为Wegener肉芽肿1例.山西医科大学学报.,38(5):-.4.梁东风,陈康,张江林等.韦格纳肉芽肿垂体受累引发尿崩症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军医进修学院学报,,33(11):-.专家简介
1
臧银善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现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从事本专业20余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理事;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宿迁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宿迁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擅长各种常见及疑难危重风湿性疾病的诊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骨关节炎、痛风等。承担市科研项目3项,拥有市科研成果2项;年度宿迁市“仁心仁术”优秀医师,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曾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曾获徐州市专业拔尖人才荣誉称号,.9入选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年获宿迁市“科技强卫工程”医学重点骨干人才称号;/连续两年获院优秀党员、年获院科研先进工作者、年度院突出贡献奖个人等称号。在中华级、国家级及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科室介绍:我院是宿迁市首个独立设置风湿免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医院),医院风湿免疫科,自年10月成立,市级重点专科,现开放床位40张,医护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8人。门诊住院量逐年增加,承担市级科研项目3项,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6项,承担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卫校教学任务,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实习带教工作,同时定期举办健康科普、义诊等公益活动。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单位,宿迁市医学会风湿免疫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同时,我科也是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医联体联盟成员,医院风湿病联盟成员,江苏省华侨基金会芬享免疫关爱公益基金会委员单位;年入选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成员。
医院A类学科,医院风湿免疫科对口建设,张缪佳、谈文峰教授定期来我院坐诊、查房、指导学科建设,在省内率先开设远程门诊,每周四省人医远程会诊,解决疑难问题。科室开展业务:1、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风湿科常见病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疏松等;2、疑难少见危重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重症狼疮、重症皮肌炎、重症硬皮病、血管炎、难治性类风湿、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结缔组织病伴肺间质病变和/或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症等;3、拥有甲褶微循环观察仪、骨密度测定仪、肌骨中频理疗仪等先进仪器;4、积极开展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研究;5、利用领先新技术治疗各种风湿病,如最新生物制剂的应用等。远景目标:未来我科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继续教育,改善服务质量,扩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我市风湿病学专科的诊疗水平,努力将我科将争创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为宿迁市风湿病诊治中心,更好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风湿免疫科
门诊类别:风湿免疫科门诊、骨质疏松门诊、痛风门诊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