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肾脏内科之狼疮性肾炎病例讨论

狼疮性肾炎

纯干货,把上周病例讨论收获的知识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01

简介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介导器官、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床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血清中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我国患病率为(30.13~70.41)/10万,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2.病因:①遗传;②环境(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原体);③雌激素(解释了为什么妊娠育龄女性多见)

3.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02

病例讨论(诊断)

1.患者,男,63岁,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部浮肿,不伴有发热、红斑等表现,3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红斑,水肿呈双侧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以足背、脚踝为重;红斑为斑片状、不突出于皮面,伴皮肤瘙痒,无特殊规律地出现或消失,不伴有疼痛、脱皮,与阳光照射无明显关系,症状反复出现。

2.入院后查白蛋白15.3g/L,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66.4,尿蛋白定量2.g/d,尿蛋白/尿肌酐mg/g。狼疮、风湿免疫指标:抗核抗体(+)1:,补体C1q抗体76,抗ds-DNA(+),抗SM(+)。

Q:此患者是否可确诊为SLE?那是否有LN呢?是否需要肾活检呢?

(1)根据评分表,此患者可确诊SLE:(见下图表格)

(2)持续性蛋白尿≥0.5g/24小时(或晨间第一次排尿中尿蛋白/尿肌酐≥mg/g)和/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应考虑肾活检[1]。

3.此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肾小球膜性病变伴系膜区轻到中度增生,请除外继发因素,不除外LNV+IV可能。(LN病理分型见下图)

LN病理表现:

1.光镜:各种类型表现均会出现,最常见的表现是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即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伴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常伴有白金耳或新月体形成。2.免疫荧光:呈「满堂亮」的表现,即IgA、IgG、IgM、C3、C1q、Fib等呈强阳性表现,均≥2+或3+。

3.电镜:肾小球多部位出现电子致密物,最常见的是系膜区、内皮细胞下、上皮细胞下,偶会出现肾小管或肾间质沉积,典型病例会出现指纹样结构或微管样结构、苏木素小体等[2]。

03

病例讨论(治疗)

1.患者确诊后开始予大剂量激素+丙球蛋白冲击治疗,后予环磷酰胺+甲强龙+羟氯喹维持治疗。-年门诊随诊注射环磷酰胺共7次,口服激素约1年,起始剂量10片,后逐渐减量至4片于年自行停用。

2.此次入院后检验结果:

Q:考虑患者LN复发,活动度如何?该如何治疗?(活动度评分表在9版内科学页,根据前10天是否出现症状记分,总分≥10分考虑狼疮活动)

治疗目标:优化(保存或改善)肾功能,同时在3个月内减少至少25%的蛋白尿,6个月内至少50%,并在12个月内将尿蛋白/肌酐目标控制在<-mg/g(完全缓解CR)。肾病范围蛋白尿的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6-12个月才能达到CR,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蛋白尿正在改善,则不需要立即切换治疗[1]。

活动性LN:治疗期间应规律随诊,初治或复发2~4个月内每2~4周随诊1次,之后根据治疗反应调整随诊间隔。每次随诊监测体重、血压、血肌酐、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尿沉渣、补体、抗双链DNA、抗磷脂抗体、血脂等。每3~6个月全面评估狼疮活动度。

如病情恶化或对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应答欠佳以及疾病复发,都可考虑重复肾穿,明确是否有组织学进展或变化,以指导下一步治疗和预后。那我们这个患者是否需要重复肾穿呢?考虑到患者原先病理类型已比较严重,且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暂不考虑重新肾穿刺,毕竟肾穿刺是个有创操作,弊大于利。

04

总而言之

I型和II型LN基本暂不需要治疗,先针对肾外的狼疮治疗。III型之后则需要治疗。一般分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两阶段,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羟氯喹可减少肾病复发,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而被推荐作为LN的基础治疗。

另有一个meta分析评价了他克莫司、MMF和CTX在诱导缓解LN方面的优劣,研究认为,在Ⅲ/Ⅳ型LN的治疗中,3种药物的总缓解率排序应该是他克莫司、MMF、CTX,且他克莫司导致的感染发生率最低。但是由于他克莫司单用或联合MMF的治疗花费均较高,且不在医保范围中,因此该方案虽然疗效明确,但可能暂时无法作为LN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选择[3]。

温馨提示:作为非肾内专科医生,治疗方案暂时不需要掌握(毕竟激素的副作用大,可别乱用),最重要的是需要分辨出这个疾病,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抽血检验,可以请肾内科老师会诊,必要时可转科治疗。

05

激素副作用

长期超生理剂量的服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皮肤变薄、肌无力、肌肉萎缩、低血钾、浮肿、恶心、呕吐、高血压、糖尿、痤疮、多毛、感染、胰腺炎、伤口愈合不良、骨质疏松、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儿童生长抑制、诱发精神症状等。

所以给患者用激素治疗时,记得:①激素最好早晨六、七点钟服用,因为这个时间与人体自身分泌激素的时间吻合,可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②补充钙质以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③予PPI、黏膜保护剂抑酸护胃,减少溃疡。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xtsxqsy/75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