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忠宁
江阴市名中医、医院副院长,肾脏病学科带头人,江阴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黄煌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擅长治疗蛋白尿、血尿、血尿酸增高及痛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各类继发性肾病,及运用经方治疗咳嗽、脾胃病、失眠等内科杂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我们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而痛风的疼痛,比牙痛还要厉害十倍。有人这样比喻痛风:恶魔不停地撕咬你的脚。它可谓关节炎中最疼痛的一种,感觉犹如刀割如虫咬,有时只要周围有轻微的风流动,疼痛就更历害。疼痛部位关节明显肿胀、充血,皮肤变红,还发烫。
痛风就是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
亚洲地区发病率逐年升高,30岁以上的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男性25.8%,女性15.0%,有11.5%的男性和3%的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由0.34%(年上海)~1.33%。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高尿酸血症≠痛风
约5%—18.8%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痛风—临床疾病。
痛风到底是什么鬼?
中医学所谈论的“痛风”和西医学的“痛风”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而言,在症状及证候学诊断上又有相同或是相通之处。从治疗来看,西医药治疗痛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服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较为突出;而中医药在治疗痛风及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相对于西医药而言就具有一定优势及特色。
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记载:“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指出痛风由“风湿”“风血相搏”所致。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提出:“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指出脏腑内虚,复感外邪,因虚致实为痛风发病的根本。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热毒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痛也。”指出痛风的产生由于热毒所致。元·朱丹溪首次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根据历代医家观点认为痛风的产生与风、寒、湿、热等外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计忠宁从医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遵从《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尽终其天年”的调养原则。认为痛风病位以肝脾肾为主,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伴饮食不节、劳倦失常,损伤脾肾阳气,阳气亏虚温化功能失常,使寒湿之邪偏盛,瘀浊阻滞。人体之寒邪偏盛,多来源于外,而湿邪偏盛,多因于脾虚不运所致,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后天过食肥甘厚味,影响脾之运化,脾虚湿困,进一步加重了湿、热、痰、浊互结,外感六淫之邪阻于四肢关节筋骨,痰湿之邪阻于脉络,伴过度劳累,致使湿热浊毒凝聚于内、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进而出现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亏虚的表现。辨证主要从痰、瘀、湿、毒4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等治法。因此,在治疗痛风之时就应注重调理肝脾肾之功能,顾护先后天之根本,祛六淫之邪以达邪祛正自安之目的。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其核心病机是阳明热毒,太阴虚寒者,当重用清热解毒之品,治法以清阳明而补太阴为要,清阳明热毒可选用四妙勇安汤,补太阴之虚,以四君子为主;或湿热壅盛,痰瘀留结者可选用四妙散加减。根据不同个体依据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并且未见不良反应。
案例一
原发性痛风
张某某,男,40岁
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右足第1脚趾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入夜疼痛加重,右足趾关节明显红热肿痛,足背肿胀呈紫红色,疼痛难忍,足不着地,大便干结,查血尿酸μmol/L,既往有痛风史10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痹证湿热型
湿热之邪侵袭经络,闭阻不通,发为热痛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四妙散加味,药用:黄柏12g、苍术15g、牛膝15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粉萆30g、泽兰30g、泽泻15g、赤小豆30g。日1剂,同时嘱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2剂后,红肿疼痛大减,继服8剂,诸症消失,查血尿酸恢复至正常水平。
案例二
继发性高尿酸症
赵某某,男,36岁
发现蛋白尿1年,近日血压升高,腰酸乏力,无头晕,口中不干,腹不胀,夜尿2-3次,食欲正常,大便每日一次,溏薄。有左足关节红肿发作史2-3次。既往有糖尿病史12年,口服降糖药2年后,血糖控制效果欠佳,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听力减退”史19年。
查体:双下肢轻度水肿,关节红肿疼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滑。
尿常规:尿蛋白3+,隐血2+;
血生化:肌酐.7mmol/l,尿酸mmol/l,尿素16.83mmol/l,血钾5.93mmol/l,血压/mmHg。
虚劳脾肾亏虚型湿热内阻
脾肾亏虚,脾失健运,肾脏气化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湿邪郁久化热,湿热闭阻经络,发为关节红肿疼痛
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黄芪2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薏苡仁15g、丹参15g、川芎10g、泽泻10g、酒萸肉15g、鬼箭羽10g、地榆15g、玉米须20g、大黄6g、白花蛇舌草15g、六月雪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甘草3g、粉萆15g、炒苍术10g、黄柏10g。
服药7剂后,患者下肢水肿减轻,起夜1-2次,大便每日1-2次,体力尚可,手脚凉,血压/94mmHg,守法续进,去六月雪、酒萸肉,加桂枝10g,继续服用。
为了让大家对痛风的防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计忠宁就痛风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了解答。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患上高尿酸血症乃至发展成痛风?
主要有两大原因:
1、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进食了大量高嘌呤的食物,比如海鲜、啤酒、动物内脏、老火汤等等。
2、很多人缺乏足够运动,体能消耗比较少,导致尿酸的代谢受影响。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身体有哪些具体的危害?
危害相当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关节的危害
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或组织中沉积,可引起组织和结构的破坏,严重时影响关节功能。
2、对肾脏的危害
血尿酸每升高1mg/dl,慢性肾病发病风险增加71%,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14%。约有1/3患者可出现肾脏的病变,长期尿酸偏高及尿酸盐沉积并发肾脏的病变,会影响肾功能。大约有1/3的患者可出现肾脏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可继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还具有一定的致残率。
3、对血管的危害
血中尿酸在体内的血液循环会以结晶的方式依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的损伤或血管狭窄从而继发心脑血管方面疾病。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卒中后早期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13%。
4、对胰岛的危害
血尿酸长期维持在高水平,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发展成为糖尿病。研究表明血尿酸大于umol/l比血尿酸小于umol/l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68%。
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这么多,我们平时该如何预防?
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减少高嘌呤饮食、富含果糖饮料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如酒精的摄入、海鲜、动物内脏、老火汤,这些都是公认的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食物;
2、控制体重;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剧烈运动;
4、禁烟、限酒,多饮水;
5、定期体检,发现血尿酸超过umol/L,可进行适当的干预。
总的原则: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碱化尿液,急性期休息,避免外伤,受凉,劳累,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相关疾病的治疗。
鉴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最佳治疗方案是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尤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