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作用成中国方案亮点,伴随中医药在武汉新冠肺炎防治作用再次全方位得到验证,中药在海外也受到广泛欢迎。谈起中医中药,大部分人都知道,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提取设备,只是从山里田间采集一些草根树皮,煎汤喝了就能治病。那么,中医是如何让这些草根树皮产生治疗效果的呢?
全文约字,阅读约需6分钟
中医组方一般按照和、温、通、补四原则,进行相应的君、臣、佐、使配伍。所谓“和”,即是用调和的办法祛除病邪。《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和,则身强体壮,气血失和,则体弱多病。所谓“温”,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固本等治疗脏腑经络寒邪之病。所谓“通”,就是通过消坚散结、通气健络的方法通全身经脉、祛病强身。所谓“补”,是指通过滋养、补益人体脏腑虚弱、气血阴阳的办法,达到人体整体功能增强、祛除疾病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在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积淀中,形成了传统九大名方是古代名方之集大成者,然而在现在社会也被广泛应用。
01
中药名方
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是一道药膳,以熟地、泽泻、山药、丹皮、茯苓、山茱萸等组方,具有滋阴补肾,抗衰老的作用,适用于肾虚人群。本方补中有泻,而以补阴为主。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肾主臧精,又主利水,故以三补以填其精,茯苓、泽泻以利其水;阴虚则火旺,故用丹皮以泻火。三补补其正,三泻泻其邪,凡肾阴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经科学研究发现,六味地黄汤对人类胚胎肺细胞有抗衰老的作用,经六味地黄汤处理的肺培养细胞提高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避免受到过氧自由基的攻击,进而延长细胞存活的代数。
02
补气生血之基础方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造的益气补血方剂,组方为黄芪、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防止或减轻心肌损伤。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可改善血液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供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血压。此外,本方还具有促进核酸蛋白合成、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03
袪风之剂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为治风剂,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效,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临床常用于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等属于风邪初中经络者。
古有“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的歌诀。大秦艽汤以羌活、白芍、川芎、防风、当归、熟地、生地、白朮、甘草、黄芩、白芷等组方,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袪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穷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朮、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04
益气补血之方
八珍汤
八珍汤又名八珍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以人参、白术、云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方,本方中人参、熟地益气养血;白术、云苓助人参补气;当归、白芍助熟地补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中。故有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的歌诀。
05
中药方剂
生脉散
生脉散源自《医学启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生脉散以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方,方中人参甘平补肺,益气生津为君。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为臣。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为佐使。由于本方有保肺清心,补气生津而使脉搏复振的作用,所以叫生脉散。对于暑热伤损元气,以致出现脉微细欲绝的危险病证,当急用本方煎汤斟服。《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
古代很多皇帝都有服用人参的习惯,乾隆也不例外,他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不仅仅单吃人参。由于乾隆皇帝很忙,每天起得早,要处理很多事,所以除了人参,御医们还给他配了麦冬和五味子两味药,这就是现在生脉散的配伍组成。其中麦冬是寒凉的,制约了人参的热,五味子可以收敛心气,同时补肺和大肠。乾隆服用这个方子后效果很好,但这个方子并非用来治病,而是保健。乾隆到老年的时候,更是每天服用,成为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06
补气第一方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四君子汤以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详细记载。以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术,既助人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涩,助脾运化;脾主涩,脾胃既虚,运化无力,则涩浊于停滞,故佐以补制兼优之茯苓,以白术健运脾气,药均为甘温和缓之品,而呈君子中和之气,故以“君子”为名,合药共奏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补涩浊,共成益气健脾之功。
07
补血第一方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道传统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具有补血调经的效果,可减缓女性的痛经,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详细记载。方以熟地为君,甘温滋腻善能滋补营血;当归为臣,味辛性温,主入血分,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力主补血又补中有行,使补而不滞。
《本草纲木》谓其“和血”;川芎辛温主常,为血分之气药,气分之血药,擅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配熟地、当归之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熟地为血中之血药,阴柔补血之品与辛甘之当归,以川芎血中之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共成补血调血之功。
08
补肾名方
八仙长寿丸
八仙长寿丸又名麦味地黄丸,主治肾虚喘嗽。以怀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组方,柯韵伯《寿尧保元》有详细记载:“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元以奉寿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地黄禀甘意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寿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此为君。臣以山茱萸酸温补养肝肾,温精,藉以收少阳之火,以培癸水之上源;佐茯苓淡渗,以导任水之上源;五味子酸甘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浇,益气生津,补养心肾;麦冬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噪,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渴,降心火而安悸。
09
固本名方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者,古有“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的歌诀。
《医方类聚》有详细记载。方以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即能补中益肺气,更善实卫气而固表止汗;臣以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补气固表之力。二药共用,补正气,实卫气,乃培固根本之法;表虚卫气不固,易为风邪所侵,故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防风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浇涩,达乙木而息风,且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强,相畏而相激也。三药相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考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
中医凭什么治病?就凭着生物圈的多样性,因为凡物皆有其偏性。人生病了,就是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平衡被打破,产生了偏颇。所谓生病,其实就是出偏,而治病就是纠偏。大偏产生大病,要大纠,小偏产生小病,要小纠,纠偏则用中药,尤其是草根树皮等等这些东西,因为它们有各自的偏性。以中药之偏来纠正人生命之偏,就是治病之道。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