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今年初,37岁的姜医院检查,已经是慢性肾衰竭晚期,有透析指征。姜先生不想透析,医院求治。
经过8个多月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未进行透析的情况下,姜先生的症状得到缓解,血肌酐逐渐从umol/L降至umol/L左右,病情稳定。
“对于部分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保守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有效延缓透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总院透析科主任林启展教授表示。
六成肾衰早期无症状
姜先生来自三水,去年以来感觉恶心劳累但没怎么在意,今年一月份,他胃口差、恶心的症状加重,到医院检查时血肌酐umol/L,尿素氮20.11mmol/L,肾小球滤过率只有7.9ml/min,伴血压升高、轻度贫血以及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已经是肾衰竭晚期,医生认为其有透析指征。
但姜先生自认还年轻,拒绝透析治疗,于是来到医院求治。林启展主任接诊后认为,姜先生可能是由肾小球肾炎发展至慢性肾衰竭,中医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机会。
林启展介绍,目前肾病发病率很高,但知晓率很低,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肾病,而当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少尿等症状时,肾功能已经很差了。这主要是因为,肾脏代偿功能较强,轻微的肾功能下降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调查研究显示59.5%-74.2%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初期并无典型症状。
临床上,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相当于慢性肾脏病5期。糖尿病肾病是小于15ml/min)的患者,就有透析指征。如果有严重并发症,包括血钾过高、人体pH过酸、瘙痒、纳差、恶心呕吐等,可能还须提前开始透析。另外,对于出现急性肾损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患者,也建议及时透析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现在业界不太主张早期透析,认为患者未必能够受益。”林启展指出,部分肾衰患者经评估整体情况尚好的,主要是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所致的肾衰竭,血肌酐umol/L,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检查没有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无酸中毒、高血钾、严重营养不良的,可以暂予保守治疗,争取延缓透析时间。
特色疗法改善肾功能
针对姜先生的情况,林启展经过仔细的中医辨证,予中药调治,并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姜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一直坚持在门诊随诊。
今年9月26日,姜先生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缓解,除平素易疲倦乏力外,无明显不适,复查血肌酐降至umol/L,遂继续中药调治。目前,整体状态良好,血肌酐维持在umol/L左右,暂不需要透析治疗。
“中医治疗肾衰的临床常用方法包括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结肠透析、大肠水疗等疗法,对保护残存的肾功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机体自身中毒症状方面卓有成效。”林启展介绍,中药调服一方面是缓解病情,一方面也能改善患者的胃口和营养,能吃得下东西,不呕吐,症状自然改善。
师从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的林启展,在总结张老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医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方法归纳为“保元降浊八法”,针对临床八种常见的证型给予对应的中药治疗。与此同时,配合结肠透析,能够辅助毒素排出,减轻肾脏负担。
据了解,结肠透析是一种改良的中药灌肠方式,林启展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以往灌肠的协定方,而是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开出对应的灌肠方。结肠透析普遍应用于慢性肾衰住院患者,通过肠道清除代谢毒素,对于延缓透析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外,针对肾衰水肿、失眠、局部疼痛等症状,利用荞麦包外敷、中药熏洗沐足、艾箱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也能够明显改善症状。
肾病早防治避免透析
“肾病的防治一定要提前,不要等到肾衰晚期再寻求保守治疗。”林启展透露,他曾接诊过很多慢性肾衰早期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在门诊长期随诊,肾功能稳定好转,有效延缓了肾衰进展。
目前,医院肾病科针对慢性肾衰竭,已制订了详细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经多年临床实践,通过对医院慢性肾脏病疾病登记与管理系统的资料分析,证实慢性肾衰(4期)患者接受中医诊疗方案后,其保守治疗到进入首次透析期的时间中位数为21.1个月,较接受西医保守治疗的患者平均推迟15.5个月。而在全国21医院开展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也发现,与西药氯沙坦钾比较,以补脾益肾方为代表的中医药对延缓慢性肾脏病4期的进展具有更好的疗效。该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
“对于慢性肾衰的患者,总体上中医在治疗上偏向晚期透析。”林启展表示,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案的积极干预,达到透析指征的患者普遍能延缓半年至一年的透析时间。如果患者病因明确,或是中医治疗能够更早干预的,透析的延缓时间还能更长。
专家简介
林启展
医院总院透析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血透联盟、广东省中医血透联盟发起人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肾脏病防治联盟血液透析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厅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参与各级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代表性专著10多部,其中“中医综合疗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系列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活血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记者江玲通讯员宋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