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查肾病,医生都会要求做肾穿刺检查,这到底有什么用呢?
肾穿刺的真实作用
肾穿刺是利用探针取出一部分肾细胞,放到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这些细胞的变化来判断肾病的具体类型。
根据这些不同的类型特点,我们将肾病分为了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
因此,肾穿刺的作用,是查明具体的病理类型。
知道了病理类型,治疗的时候就可以有所侧重。
肾穿刺对肾病治疗有多大影响?
既然肾穿刺能查明病理类型,从而决定治疗方案,那为什么没有成为肾病患者必做的检查项目呢?
因为肾穿刺性价比太低了。
首先,肾穿刺属于手术,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比其他检测手段差了许多;
其次,肾穿刺检查费用不菲,无法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明确了病理类型,并不意味着治疗一定有效。
比如漏蛋白、高度水肿,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大,肾穿刺发现是膜性肾病,治疗方案也不会有太大调整。
肾穿刺对肾病治疗的意义
实际上,医生建议做肾穿刺,主要是为了避免误诊。
比如一位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出现尿蛋白,通常会考虑糖尿病肾病,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炎,这两种病理类型治疗侧重点和用药完全不同,通常只有肾穿刺才能区分。
当然,也不能一味迷信肾穿刺,毕竟只是取出有限的几个肾细胞,不能完全避免误诊的风险。
因此,肾穿刺只能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检测手段,在避免误诊和进一步确诊方面发挥一些作用,不要期待它能对治疗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