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nephriticsyndrome,NS)是由不同病因、多种病理变化所致的具有“三高一低”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包括:
1.高蛋白尿(>3.5g/d)
2.高度水肿
3.高脂血症
4.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其中,第一项和第四项也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所必需的标准。该病男性较多见,尤其以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率反而降低,但60岁后发病率又呈现小高峰[1]。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发生在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药物性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病。
营养代谢特点
1.蛋白质缺乏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量时,则形成大量蛋白尿[2]。肾小管分解白蛋白的能力增强,正常人肝脏合成的白蛋白有10%在肾小管内代谢,肾病综合征时可增加到16~30%;当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量不足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患者常呈负氮平衡,儿童患者则会影响生长发育。
2.脂类代谢紊乱[3]
肾病综合征时,脂类代谢异常的特点是出现高脂血症,并可在疾病进入恢复期后持续存在。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降低。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能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同时刺激肝脏增加胆固醇和脂蛋白的生成,而脂质清除障碍,使脂肪组织内贮存的未经酯化的脂肪酸转运入肝脏,诱发高脂血症的发生。故而此种情况下,低脂饮食并不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3.水肿
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自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导致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引起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低钾或高钾血症。
营养治疗原则
1.能量供给充足
肾病综合征患者能量摄入按30~35kcal/(kg·d)供给,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5%~70%,充足的能量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对于合并肥胖或超重的患者,能量供给可适当减少,而对于合并消瘦的患者,则可适当增加,以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为宜。
2.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负氮平衡。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同时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而影响肾功能;摄入低蛋白饮食,尿蛋白会减少,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一般主张,对于肾功能尚可的患者,蛋白质供给量可按照0.8~1.0g/(kg·d),其中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50%以上,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应限制膳食蛋白质的摄入量,按照0.6~0.8g/(kg·d)供给,但全天蛋白质摄入量不应低于50g。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应在2g/(kg·d)的基础上再增加50%,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3]。
3.脂肪供给应适量
一般情况下,不必过于严格的限制膳食脂肪摄入量,以免影响食欲。脂肪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25%以下,胆固醇不超过mg/d[1]。宜多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作为脂肪的主要来源。另外应增加膳食纤维的供给,尤其是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
4.限制钠、水的摄入
低钠饮食对水肿患者尤其重要,是纠正水、钠潴留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根据患者水肿和高血压的不同程度,可给予低盐饮食(全日用盐不超过3g)、无盐饮食(全日供钠mg左右)或低钠饮食(全日供钠不超过mg)。水的摄入量一般为前一日排出量(尿量、粪便、呕吐等)+ml为宜。
5.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经口摄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患者,可考虑适当补充特医食品肾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以满足机体能量及营养素需求,保护肾功能。
如何选择食物?
1.宜用食物
在低蛋白饮食的蛋白限量范围内,尽量多的选用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牛乳、瘦肉和鱼等,以增加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各种谷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植物油均可食用。
2.忌(少)用食物
忌用咸菜、腌菜、酱油等含钠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如患者出现高钾血症,则应限制含钾量高的蔬菜及水果;忌用动物油、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参考食谱:
参考文献:
[1]胡雯,于康,周春凌.医疗膳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葛均波,徐永健,梅长林,等.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