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特征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GN)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血清补体下降,一般在链球菌引起的咽喉或皮肤感染后。其他感染也会导致感染后GN。感染后GN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儿童清除潜在的感染后预后良好。老年人,由于常常存在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GN也可能进展,最常见于内脏存在感染灶,表现为疾病快速进展至ESRD,预后较差。

光镜:节段或球性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常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新月体。

免疫荧光:典型表现为多克隆IgG和C3(强)呈粗颗粒(chunky)、不规则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花环”或“满天星”样)。IgA可能在免疫球蛋白中较为优势沉积,尤其及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人中。

电镜: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常见中性粒细胞,偶见系膜区和内皮下沉积,较多的驼峰样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但周围没有基底膜反应。

病因/发病机制

感染性病原体抗原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循环免疫复合物或抗原在肾小球与抗体结合而原位激活补体。链球菌致热外毒素B可能是感染后GN感染A型链球菌后产生的致病性抗原。

鉴别诊断

上皮下驼峰强烈提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但也可见于C3GN。其他免疫复合物疾病,光镜也可见毛细血管内增生,但不常见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有疾病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改变(如狼疮性肾炎),但无C3为主沉积或常见的驼峰样沉积。

诊断要点

球性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常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C3不规则、强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常伴IgG沉积,罕见IgA

上皮下驼峰样沉积

Figure1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及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大量中心粒细胞浸润(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允许转载于AJKD31(5):e1.

Figure2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伴大量中心粒细胞浸润(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1(5):e1.

Figure3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弥漫增殖,新月体形成,Bowman’囊破裂,肾间质炎症反应剧烈,淋巴浆细胞浸润(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1(5):e1.

Figure4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G不规则、粗颗粒沉积于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免疫荧光)。

Figure5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3散在、不规则呈粗颗粒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满天星样)(免疫荧光)。

Figure6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上皮下驼峰样沉积。基底膜内可见不规则、斑驳样沉积物,临近基底膜无反应性增生(电镜)。允许转载于AJKD31(5):e1.

参考文献AmJKidneyDis.;66(4):e31-e32

编辑屈凯审核程小红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鍖椾含鏈夋不鐧界櫆椋庣殑涓撲笟鍖婚櫌鍚?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㈡渶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xtsxqsy/1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