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改变,可持续数月或数年。近年来,CKD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得了慢性肾脏病具体有哪些症状,又如何治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症状
01
水肿
水肿是肾脏病特征性的表现,也是患者到肾内科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水肿最常见两个部位:组织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面部水肿;位置低的部位比如下肢水肿。
02
尿中有泡沫
尿中泡沫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和糖尿,但严重的蛋白尿和糖尿会出现泡沫尿,发医院查尿常规。尿中少量蛋白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肉眼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03
尿血
少数严重的血尿,肉眼就能看出来,像“洗肉水”一样。还有一些情况,尿液呈暗红色或者酱油色,一般见于急性肌溶解或者急性溶血。大多数情况是,尿中只有少量的红细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称“镜下血尿”。
04
高血压
尤其是年轻人高血压,首先要怀疑肾脏出了问题。肾脏受损后出现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年轻人,所以,许多年轻人肾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大。
05
血肌酐增高
轻、中度的血肌酐升高是感觉不到的,只有抽血检查才能发现。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
06
尿量改变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ml左右,尿量少于ml叫尿量减少,少于ml叫少尿,少于ml叫无尿,大于ml称多尿。正常成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习惯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间尿量大于24小时总尿量的1/3,称夜尿增多。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措施
无论什么原因的慢性肾脏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的结局就是肾功能受损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直至尿毒症。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肾功能受损,遏制肾脏病的进展,及时修复肾损伤,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1、控制病因,治疗原发病
控制病因,治疗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肾炎、紫癜性肾炎等,都是自身免疫损伤参与了发病过程,所以对符合条件者一般要抑制免疫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2、严格控制血压、降低蛋白尿
肾脏受损后大都会出现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反过来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血压越高,肾功能的恶化越快。
而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是遏制肾功能下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此外,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死因,其中高血压扮演了“最恶”的角色,而控制血压则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所以,控制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核心的治疗,应贯穿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始终。
3、控制饮食
慢性肾脏病,首先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5g以下或者更低。还需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少量摄入牛奶、鸡蛋、精肉等优质蛋白。
在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开同(复方α酮酸)治疗,既保证营养需求,又减轻肾脏负担。
4、纠正肾性贫血
贫血可加速肾衰竭,并加重心、脑损害。纠正肾性贫血,也是遏制肾衰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经典的治疗是选择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或者口服补充铁剂等,目前新上市的肾性贫血治疗药物罗沙司他效果更好。
5、治疗钙磷代谢障碍
补充活性维生素D比如骨化三醇或者帕立骨化醇,补充钙剂和拟钙剂,使用磷结合剂思维拉姆、碳酸镧等降血磷。
6、利用肠道排毒作用
大部分代谢废物都通过肾脏排泄,但肾功能下降后,肠道的排毒作用代偿性增加,药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就是利用这个机理来降肌酐的。
此外,一些新研发的药物比如降钾药利倍卓、降钾树脂,降磷药思维拉姆和碳酸镧等,也是利用肠道“排毒”的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7、肾脏替代治疗
如果肾脏病加重,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后,还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
医生推荐
兰海翔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副主任
医院肾内科、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现任山西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委员会委员,长治市血液净化通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尿路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多囊肾、尿毒症的诊断及治疗,在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及血管通路的建立上有丰富的经验。
咨询
■高考期间怎么吃?长治二院营养科专家考前食谱送给您!■院报长治二院(总第期)版面一览■心有所向未来可期——长治市特岗全科医生岗前培训结业典礼在长治二院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61)视频丨卞晨编辑丨杨雨璇
审核丨雷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