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v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v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白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外周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胸腺
骨髓
法氏囊(禽类)
脾脏
淋巴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固有免疫组成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TCR
BCR
CD分子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v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v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dgT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v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v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B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二章抗原v免疫术语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