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受累于肾脏,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与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应该引起风湿免疫医生的重视,应向广大的患友们宣传教育,以避免不必要的肾脏损害。今天,将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角度具体阐述相关肾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的免疫性疾病,而狼疮性肾炎是多器官累及的表现之一,也是致命因素之一。有调查显示60%-70%的病人可出现肾脏受累的表现,我国最常见的表现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若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和免疫及电镜检查,肾损害可达90%,但只有40%-60%的患者出现临床肾炎的表现,该比例可因民族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1]。但对于起病年龄在26岁到36岁之间,C3水平逐渐降低尤其是降低至0.5g/L以下的女性患者,其出现肾脏受累的风险将显著升高,是临床评估和监测肾脏病变的重点人群[2]。由于狼疮肾炎常常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但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故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受累情况,分析肾脏病理与免疫学异常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长期预后。
痛风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组织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可早期出现肾脏损害,尿酸性肾病发病隐匿,在无明显症状时,肾脏本身可能就已经有了病理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损害更加明显。高尿酸血症导致肾脏损害,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间质,造成其炎症及纤维化,并且尿酸盐通过尿酸结石的形成而引起梗阻性肾病[3]。此外,肾损害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亢进等因素相关[4]。
超声可作为评价痛风患者肾脏损害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为诊断痛风早期肾脏损害及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在超声声像图上,家族与散发的痛风患者肾脏损害均表现为肾囊肿、肾结石或肾窦部及髓质回声增强,晚期可出现肾衰竭、尿毒症[5]。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肾活检在显微镜下可见管腔内尿酸结晶沉积,形成晶体或成雪泥样沉积物阻塞肾小管,近端肾小管扩张,但肾小球结构是正常的;而长期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肾脏损伤时的病理改变,则可能出现肾小球的硬化、肾小管的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动脉病变[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原发干燥综合征是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免疫性上皮炎为病理基础,肾脏是重要的受累靶器官。肾小管间质病变常见,可分为远端、近端小管和集合管受累。部分患者起病隐匿,逐渐出现肾功能损伤甚至终末期肾病,伴有小分子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病理表现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损伤相对少见,主要病理类型为膜增性肾小球肾炎[7]。目前,针对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的治疗方案还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的证据,大多根据临床经验。对于肾功能损害和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治疗较为积极,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治疗。
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在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除皮肤受累外,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受累的主要类型包括硬皮病肾危象、慢性肾疾病和炎症性肾损害,肾脏受累仍然是硬皮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硬皮病肾危象需要早期诊断,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8]。尽管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硬皮病肾危象患者的预后仍差。如出现皮肤病变迅速进展、血压短期内升高、出现充血性心衰、肾功能损害或明显蛋白尿、应用大剂量激素等高危因素时,应警惕肾危象发生可能,考虑行肾活检。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炎症性疾病,关节外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肾脏损害发病率约为10%-35%,国内外报道以肾淀粉样变性、肾小球肾炎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肾毒性及急性肾损伤为主[9]。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应及时行肾脏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很少导致肾脏损害,偶有轻微膜性肾病,肾小球肾炎、肾淀粉样变的报道,其病变大多以服用抗风湿药物后,导致的继发性肾损害。
贝赫切特病贝赫切特病也称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可发生血尿、蛋白尿,多为一过性,且大多数不影响肾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滨宾.例SLE患者肾脏受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
[2]孔宁,刘佳滟,郑舒聪,宣丹旦,邹和建,万伟国.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的风险评估模型[J].中国免疫学杂志,,35(22):-.
[3]雷三霞,于长国,曾春艳.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
[4]黄胜华,连希艳.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3(11):-.
[5]陈佳,周京国,顾鹏,李敏,唐雪梅,梁素华.超声评价家族及散发痛风肾脏损害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9(07):-.
[6]蒋茜,严海东.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05):-.
[7]王婧,陈丽萌.原发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0(02):-.
[8]侯勇,李梦涛,曾小峰.系统性硬化症的肾脏表现[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4(02):-.
[9]张广莉,薛勤.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肾脏损害的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39(10):-.
作者: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