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内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收治一些尿蛋白长期不缓解的患者,他们并非没有治疗,而是用药后尿蛋白仍降不下去。
确实有些患者的尿蛋白很难降。不过,肾病患者尿蛋白降不下去大多是因为治疗不规范,最常出现的是几种:
1.误诊误诊最多的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淀粉样变肾病,从病理上看,它们和微小病变肾病的病理有些相似,从而误诊为微小病变肾病,随后的治疗就不正确了。
2.激素用8周后无效即停药大部分患者使用激素后,4周之内尿蛋白会显著下降,某些肾病需要免疫抑制剂(可联用激素)。但并不是所有激素有效的患者,都在4周或8周内显效。
比如膜性肾病,可能“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12周才能显效,又比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激素使用16周(4个月左右)才会显效。
3.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只用激素大部分儿童肾病综合征都是微小病变肾病。微小病变的首选药物是激素,但并不是只能用激素,部分微小病变肾病患者很容易频繁复发。
如果微小病变肾病的蛋白尿反复复发,可加用环磷酰胺一段时间;不宜使用环磷酰胺的患者可使用环孢素(环孢素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起效后减量也应缓慢减量)。
膜性肾病单独使用激素治疗是“大忌”,临床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无效。如果膜性肾病患者不适合用激素,单用免疫抑制剂是可以的,但单用激素不行。现在偶尔仍然有只用激素的膜性肾病患者,应引以为戒。
如果膜性肾病患者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方案抵抗,可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该药能进一步提高尿蛋白缓解率达60%~65%.
4.免疫力低却不注意看免疫力尿蛋白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看血浆白蛋白。
尿蛋白流失过多,血液内的蛋白质就会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白蛋白过低,人体免疫力就会降低,常会发生感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所以尿蛋白高的患者,在降蛋白的同时要注意血浆白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
还有免疫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需>个/mm3,CD4细胞计数需>个/mm3,这两项指标太低也容易感染,胸腺肽或/和免疫球蛋白等改善免疫。
常感冒的患者,建议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冒,没有禁忌症的肾病患者都建议注射。
5.其它问题对花粉、尘螨、宠物猫狗等等过敏的患者,需要远离这些过敏源,比如过敏性紫癜肾炎、微小病变肾病等肾病,很容易因接触过敏源而复发。
如果是IgA患者扁桃体经常感染,可考虑切除扁桃体。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改善免疫力,但也不能过度输注,可能导致肾小管严重空泡变性(大肠样改变),让激素无效,应等待数月,肾小管病变修复后再用药。
还有部分患者是自己在家多次把尿蛋白折腾高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并非所有的尿蛋白最终都能缓解,在西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应该使用的方法都无效后,可用普利/沙坦类药物,以及利尿、降脂等手段尽量减少尿蛋白,能减少一点就是成功一点。而因为诊治不规范而迁延不愈的患者,应该尽快找医院规范治疗。
肾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