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编码25讲2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CD

本文转载自疾病与手术分类杂志,作者为王芳,仅供学术交流,不用于商业目的。

前言

原发性肾疾病是指病损周限于肾小球或主要是肾小球损害的一组肾脏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是特发的即发病原因不明),少部分由细菌感染或药物所诱发。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即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起病过程和表现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但肾功能急剧坏转、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病理表现为大量新月体形成的一组疾病。

3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为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损害为基本表现,但由于疾病病理类型和病期不同,它们的主要表现可相异,呈多样化。

4

肾病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3.5克/日)、高血脂症和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克/升)。只要具备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诊断即可成立。

5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量1克/日,以蛋白尿为主)和(或)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并偶见肉眼血尿,其性质为肾小球源性)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世界卫生组(WHO)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如下:

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膜性肾病

(2)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微小病变隶属于轻微性肾小球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均隶属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

尽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例类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肾活检仍是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正确的病例诊断又必须与临床民密切结合。

三、ICD-10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结构

ICD-10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有两层,类目分类轴心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于N00、N01、N03、N04。亚目的分类轴心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病理分类的编码为轻微的肾小球异常(极微的病理改变损害).0,局灶性和节段性肾小球损害(局灶性和节段性:透明变形、硬化局灶性肾小球肾炎).1,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2,弥漫性肾小球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弥漫性毛细血管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弥漫性肾小球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和III型或NOS).5,密集沉积物病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I型).6,弥漫性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外肾小球肾炎).7,其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NOS).8,未特指.9。

??在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行编码中一定要注意是否做了肾活组织病理检查。只有有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时才能用.0-.8的亚目编码。否则只能用.9亚目编码。

四、总结

作为发展中国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肾脏病疾病谱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的疾病分类编码在医疗卫生统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CD疾病编码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但许多临床医师对此并不了解,病历的书写不符合ICD的要求,尤其是诊断的书写,严重影响疾病编码的准确性。这就要求精兵编码员概念清楚、思路清晰,仔细阅读病历,不断学习相关的临床专业知识,必要时与医生沟通,编码时严格按照编码的步骤操作,做到不马虎、不草率,才能保证疾病编码的正确性。

本文作者:

隆重推荐一下被用户评价为"最好用的DRG工具”的DRG入组帮手小程序。小程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sxqsyzz/6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