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专访南京医科大学第

《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保健医苑》纸质杂志!邮发代号:82-33,欢迎订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自年起,糖尿病肾病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比例超过肾小球肾炎相关肾病,并且差距不断增大,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此外,糖尿病肾病还会大幅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的干预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糖尿病肾病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进行筛查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南京医院老年肾科主任赵卫红教授。赵卫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院(医院)老年肾科主任。从事肾脏病专业30余年,对解决肾脏病专业疑难复杂问题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痛风性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急性肾损伤等肾脏专科疾病的诊治,特别是老年肾功能评估、老年肾脏病的诊治。娴熟掌握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多种血液净化技术及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肾活检术、肾囊肿穿刺抽液术等肾脏病诊治专科技术。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肾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关于“内脏器官衰老与相关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承担江苏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生命健康科技)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67篇。参编首部国家医学电子教材《老年医学》,副主编或参编著作10部。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协同累积作用的结果。现有证据表明,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糖尿病相关因素(糖尿病病程、血糖不达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肾功能相关因素(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等)及其他因素(尿酸升高等)。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纠正的,如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有些因素无法纠正,如遗传、种族、糖尿病病程、家族史等。糖尿病肾病的筛查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糖尿病诊断5年后定期进行肾脏病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能伴有肾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且以后应每年至少筛查1次。筛查指标应包括:任意时点的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最佳)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评估尿白蛋白排泄;测量血肌酐值,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标准,在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以下任何一条可考虑糖尿病肾病:①大量或显性蛋白尿;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微量白蛋白尿;③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赵卫红主任提醒:“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损害,除糖尿病肾病外还可能由非糖尿病肾病引起。因此,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病。当伴随以下情况应考虑到可能系非糖尿病原因所致: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肾小球滤过率过慢或过快下降;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④顽固性高血压;⑤肾沉渣活动表现;⑥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如患者无肾活检禁忌证,则需进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赵卫红主任强调,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的包括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需要积极筛查、早期发现、综合干预,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则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关键。1.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肾病患者能量摄入应基本与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相似,但过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适当限制能量,直至达到标准体重。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推荐蛋白每日摄入量约0.8克/千克,已开始透析患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必要时可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应限制盐的摄入(低于6克/天),但不应低于3克/天。合理控制体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律的运动计划。同时应限制烟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2.控制血糖。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应进行合理的降糖治疗并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方案。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对中老年患者及其他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不应过分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适当放宽至不超过7%~9%。降糖药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综合判断。某些在肾脏代谢或排泄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经肾排泄减少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减少,可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在肾功能下降时需酌情减量或停药。新型降糖药物的不断研发和进展给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最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com/sxqsyzz/64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