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分享心意传薪正骨推拿存世手法流源略

本文来自于网络,文中观点非作者本意,如有不同意见,或者其他原因,敬请留言指正。感谢!

几大流派的考察

一.上驷院派的考查

中医正骨最有代表性的是上驷院派,也是御医中的一门。上驷院派大手法以商院长为代表。商院长上山下乡年代在东北插队,一位清未御医与商岳明相处很是投缘,就对他说:“我教你一门手艺吧!或许有一天你能混碗饭吃。”插队生活有些时间,商岳明就同老人学习了几年,掌握了其中的窍门。返京后,又拜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范有生为师。学习八卦掌第二代传人“眼镜程”的八卦发力手法,将八卦掌武术的“抖手”、“汗地拔葱”应用于正骨抖法、端法。使正骨手法的发力更有力度。商院长不但继承中医御医派的技术,还发展了这门技术。

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先是站桩。双脚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下蹲至膝跨平,也就是大腿与地面平行,最少保持一分钟不动,身不抖,腿不颤,并可发出抖动二百斤以上的力量。病人在躺或坐时,必须等病人放松,才能施加抖或端的手法,否则病人在紧张状态是打不开关节的。病人说不准什么时候能放松,或是几秒钟,或是几分钟。基本功不到家,大夫几十秒钟腿就抖了,如何发力?所以至少站高桩(大腿微曲),要站到浑身打颤、双腿痛疼,必须用手搬腿上床的地步,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发力的窍门在一个“抖”字上。先抖小线,用纳鞋底的绵绳,在柱子上打一个不伤线的节,小线二、三米来长,另一头拿在手上,手臂抖动,抖断小线。先练前、后、中间断。手法熟了之后,就在小线上用粉笔划点,点划在那里就在那里断。功夫到了,再练下一步,抖缝衣线。缝衣线一头扎在水杯上打不伤线的结,练到用粉笔划点,点划在那里,抖断那里,水杯不动。练的是一种寸劲。我练到了前、后、中间断,就没坚持练下去。

之后要练八卦抖手和汗地拔葱。八卦拌手是武术中用于实战的借力传力的手法。实战中对手紧紧抓住你的手腕时,你借腕和腰的力量发力,前后抖动,对方手未松开,但力量传到对手肩上,肩关节脱位,从而失去打击能力。

抖手要求站高桩,双肘贴腰,双前臂抬起与地面平行,双臂之间平行,自然放松,上身不动。只用双腿带动上身及双臂,双手圈出一个向里旋转的完整的圆。能完成这个动作后,借助手、双腿的力量,双手快速前后抖动,此时上身保持不动,不许转腰,肘相对腰也不动。用范有生师傅的话说:就象驴打滚后,抖动皮毛一样。姿势必须正确,才能发出足够的力量。

我问范老:“带了二十几个徒弟,几人学会了。”范老说:“气死人!学不会。姿势都不对,还学什么,都让我踢跑了。”我说:“怎么这么难?无非站桩手划圈。”范老说:“没那么简单。”就给我做势范。跟范老比划了十几分钟,把范老也惊住了。“我带了一辈子徒弟,都学不会的!怎么你一学就会了!”我一听范老夸我,就来劲了,想讨个口彩,占个小便宜:“你收我为徒吧。按传承关系算,商院长的几个徒弟见了我,就要叫我师叔了。”范老不肯。我说:“那我拜师,按规距办,摆酒桌,我给祖师爷上香,给您叩头。”范老还是不同意,范老心里很明白,姿势对了才能学会,可是,苦练是唯一的正途,像我这样只会用巧,不肯用功的人,是学不好的,也就根本出不了师门,光会动嘴怎么行。不收徒是应该的。

旱地拔葱是双腿站立,双脚并笼,两手下垂,手压大腿外侧,全身不动,颈项向上使头部向上快速运动,用头颈带动全身向上,使全身离地。其中双脚与地面完全平行,双腿挺直不动,腰背也完全挺直不动,相当于颈部以下埋在土里不动一样,所以称为旱地拔葱。

范有生老师傅在做示范时,只见颈部一抖,全身其它部位没见任何动作,整个身体就离开了地面。我练了半天,也练不出颈部这一抖,倒像母鸡走路,摇头晃脑。范老说:“慢慢练,最后成为抖的力量,胃里的饭向上顶,顶到全吐出来,功夫就有门了”。

这四个基本功,各有窍门。

站桩既是治疗中等待病人放松的基本要求,也是抖绳、抖手、旱地拔葱的基础。窍门就在一个持之以恒,多练、勤练才行。站桩也是收徒的基本要求。大约是94年前后,一个朋友---刘医师,要拜商院长为师。商院长嘴上推辞,实际上已经对收徒灰了心,就对刘医师说:“你先练站桩吧,站高桩先是双腿发抖,再练到双腿痛疼上床必须搬腿,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练到了你再找我。”又怕错过可塑之才,就把刘大夫安排在我当时管的一个门诊里。刘大夫白天在门诊坐诊,晚上就练功,我有时走的晚,见他练功总是时间很短,就对他说:“你时间太短了,功夫!功夫!功夫就是时间,不然怎么出功夫,以后我跟你一块练。”以后真的一块练了几天,仗着断断续续练过一点,刘大夫站了十几分钟双腿打颤,我练到二十来分钟也双腿打颤了,再看刘大夫,已经全身打抖了。刘大夫从此就再也没过两腿打抖这关。拜师之事也就从未提起了。刘大夫是我见过的不多的热爱中医的人士,诚心想学,还过不了基础入门关,再往下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抖绳的窍门在于反牵引的作用点,抖动过程看似一模一样,实质上有分别。绳子在手的一端断的时候,有一个极小的向上抬的过程,绳子在远端断的时候,微小的向上抬的动作相对大一些。如果把这个向上抬的动作放大,就像厨师掂炒勺的动作。控制绳子断的要领是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反牵引力。以断点为界,断点之前绳子向前运动,断点之后绳子快速向后运动,绳子与绳子之间形成拉力,在借助总拉力,让它那里断就在那里断。抖绳动作必然快、短、准。外行人看了抖的动作一模一样,怎么就断点不一样了?这里没有气功的要求,久练成巧而矣。

抖绳发力方法用在人身上,就可以控制反牵引的着力点。比如腰椎第3、4关节间隙变小,病人俯卧在床,医生骑马蹲裆式站在病人脚头,对手虎口对准脚腕握紧,慢慢小距离推动病人前后运动,体会病人是否放松,在放松的一瞬间施加抖法。

此时抖法是先向前推动病人,使病人全身关节推紧,为腰椎3以上与腰椎4反牵引做准备。向前推紧后,象抖绳的动作一样,快速拉动病人双小腿向上向后,借助如同波浪前进一样的力量使病人全身离开治疗床。如同抖绳,抖动粗绳一端,绳子会波浪式前进。根据病人关节位置的远近,病人全身离开床的距离有高有低,从几毫米到十余公分不等,在病人离开治疗床的瞬间,再施加一个抖手的抖力。力量长短以拉动腰椎3、4关节为准。这个力量在病人俯卧在床时可以先测量一下。双手慢慢拉动病人双腿,另一人用手指按在腰3、4关节上,拉到关节微微拉开时,力度就正合适,大于这个力度就作用在腰3以上了,小于这个力度就作用在腰4以下了。

此时抖成了关键,整个过程不到一秒。外行一看,自然看不出分别,其中的作用点,也就是反牵引点是必须准确的,每个病人的作用点也会不同。

俯卧位抖,从脚腕至颈椎有很大差别。在抖脚腕时,没有必要让病人全身离床,治疗时,病人和大夫都可以感觉到脚踝关节骨骼分开又撞击在一起的振动。

最远的反牵引点在颈椎。病人全身离床后,抖动病人离床最高,可以达到十几公分。病人应感到颈椎关节被拉开又撞击在一起的振动才对。这是俯位抖法的最高水平。

八卦实战抖手与正骨抖法道理一样。八卦实战,对手握住你的手腕时,握力松,你手一抖就可以很快脱手,摆脱被擒的被动。若对手紧握力量很大时,你就要用抖力了。分解动作是,你先向对手推,使对手向你的前方运动,为反牵引作准备,之后在向后拉。由于对手握你很紧,这时对手的的全身向后而上臂向前,形成相反的两个力。而这个力也象我比喻的抖粗绳时,绳子向前滚动一样,这个力量施加到对手身上是无法躲开的,只能由你控制。在这种力量传递到对方肩部时,你有一个快速而短的抖动动作,旁人看着以为是快速的“拉”的动作。此时对方肩关节就形成了强大的无法回避的反牵引力,而形成肩关节脱位。整个动作是在瞬间完成。必须久练成巧。这个机理用于治疗,打开关节是异曲同工的。

旱地拔葱用于端法,其动作分解机理与卧位抖法是一样的,这里不重复。临床用于打开脊椎关节,解决脊椎关节间隙变小或关节粘连问题。病人正坐于椅子上,医者站病人背后,下蹲。医者双臂从病人双臂下穿过,抱紧病人胸部,力量以可以拉动病人全身离地为准。不可过紧,让病人产生呼吸困难和紧张的反应。手要与病人贴紧,接触面积要大。医者前胸、腰部要与病人贴紧成为一体。让病人全身放松,轻轻端起病人,使病人臀部离坐,医者腹部部微微向前鼓动,体会病人病变紧张部位和准备施加的力点,再把病人慢慢放至没有向上的端力为止。此时用呼吸、晃动之类的动作,让病人放紧,在体会到病人放松的状态下,瞬间完成端法。

分解动作是,在完全放下病人后,将病人快速端起,同时停在之前找好的位置上,医者挺腰的动作和病人微微向后仰的角度,就成为作用点也是反牵引点的关键。此时施加抖的力量,也就是旱地拔葱的那种力,使病人病变关节打开。病人和医者都能感觉关节打开时的声音和振动。全部动作在瞬间完成。其机理也是病人自身重量的反牵引,同卧位抖法一样。

曾见过一个患者,能说明端法的必要性。患者外伤,腰3、4粘连,在外院使用中西医常规器械牵引,腹带、胸带周定,重物牵拉牵引。腰3、4粘连未打开,腰2腰3、腰4腰5关节间隙反而变大,病人行走困难。商院长使用端法,也就是反牵引点必须施加在粘连的腰3、4上,不能施加在已经间隙变大的腰2、3,腰4、5关节上,否则后果严重。病人治疗月余行走如常,出院。这种情况在保守治疗中,我知道的只有大手法和小手法能做到。

大手法抖法、端法独具特色,解决关节间隙变小的问题上,各手法无出其右。

搬法在很多流派中也在使用,但与大搬法还是有不同的。窍门如下:

搬法主要使用在脊椎关节上,解决错位、小关节紊乱等骨科疾病。

在没有搞懂大搬法窍门之前,看过商院长治疗,看上去手法与社会上流传的手法大体一样,其中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看不出所以然来。亲自上床体会,也找不出所以然。问过商院长几个徒弟,说:“从来没说有什么窍门”。事情也就放了下来。

大约是97、98年前后,商院长自已的腰椎病也犯了,腰痛不适,自己小关节紊乱,自己又治不了。这回只能屈尊大驾,找到徒弟门上来了。正好我也在,终于知道了究竟。

商院长进诊室说了几句就上床。仰卧在床,全身平直躺在床上,一条腿靠近床边,另一条腿屈膝上抬,贴近胸部,再向直的一条腿的外侧下压,膝盖压到床边之下,到最大关节位置,医者以一手扶肩让患者保持不动,另一手在搬腿到最大关节位置时,向下一压,此时腰椎关节打开,小关节发出响声。这个过程与我见过的社会上的搬法相同,不同的是大搬法窍门所在。

在病人曲膝上抬膝盖,拉动患者偏向要压的一侧时,医者要将患者膝盖向患者头部拉动,拉动患者腰椎弯曲,腰椎的弯曲是从骶关节到腰5、4、3、2、1的顺序逐节弯曲的,需要治疗那个关节就要拉到那个关节弯曲,这样力点就施加于需要治疗的关节。

另一个要领是病人必须放松。在下压到最大关节位置时,医者只需用一个食指轻轻向下压3-5℃,关节就会打开,无需使用生拉硬按的大力。如果商院长不用指头演示一下,看是看不出力度的。实际操作是以手掌向下压,惯性力可以牵动全身使病人侧滚一下,给人感觉力量很大,实际力量很小。

这些窍门是商院长为给自已治疗,不得不一边治一边说要领,被迫说出来的。

前后一两分钟,全部治疗完毕,商院长有事急着走了,留下我们几位大发感叹,若无商院长自己犯病的机缘,这窍门就永远学不到手了。

大手法门派认为运动系统疾病,肌肉、筋脉必有骨关节的病变。肌肉等运动系统病变是以骨关节为因的,治好骨关节病,肌肉等软组织就会恢复。所以不肖于推拿手法。只是在治疗关节脱位时才使用推拿手法。推拿手法虽也很奇特,只是意义较之大手法为小,这里不一一述及。

抖法、端法、大搬法都是动作最大的手法。所以我叫这种手法为大手法。

大手法传至商院长,靠卫生系统老人老政策的关照,虽没上过几天学,也挤身合法行医行列,就算一个万幸吧。但是,这门独道的医院使用。传承上教过几个正式入门的徒弟,或手法不得其门,或基本功不到家,力量无法到位,也说不上传承了。商院长自已说起来,也不承认自己带过徒弟。前些年还很“保守”,带人也很用心,徒弟什么都不干,只叫几声师傅,每月有不少的零花钱,以让其专心学习,可就是学不会“真东西”。这些年商院长有感而发“若有能传授之人,我给他叩头。”只可惜到现在也没找到。

大手法的窍门不敢说全说清楚了,至少大部分被我“慢泄天宝”了。“家传、师授”的关健,被我轻慢的说出来,有心之人,若能用心体会,练好基本功,也可得其门而入。只是难度太大,培养十个博士生来未必能培养一个传承人。那么,博士生的老师可以称为博导,不知掌门人该给什么职称?建国初期,刘寿山本业是理发师,身怀正门正骨手艺,可以进入中医学校,得到合法地位,桃李满天下,今天众多绝技的正门传授,怎么法律地位哪么低?

中医正骨推拿要手把手学习,眼到、手到、心到、全身到,靠老师带几十个学生是不得其门的。手法是关键,知识是基础。如今关键的不到家可以合法,关键的到家了倒没有地位。正门传授的徒子徒孙们发牢骚也没用。

中医教育西化后,早期受教育人员实际上还保留了师徒亲授的特点,越往后越失去真髓了。也难怪中医技术水平被人指责,不是中医药不好,是中医队伍的水平有问题。长此以往,中医失去了内在内容的传承,把中医叫遗产也是妥当的,遗产者,人死之后遗留下来的财产而矣。前提是人死了,活着就不叫遗产了。

现代科技也许能解决一些继承问题,大手法的几个关键之处用设备能解决。全身放松的“要点”可以用很小的电极连接在人体上,测量肌电。在人放松时,使用机械设备在电脑控制下施加抖的力量。抖力在分解全部动作之后由设备合成,并测量施力点,完全可以达到人的水平。目前医学界已有一些设备用于临床,只是距离我所说的“窍门”还相去甚远,疗效自然相差许多,相信还会有人继续研究。只是,设备研究的前提是要有正门传承的人做示范,并测量数据,设备才能有研究的前提。如果随着一门又一门传承人的离去,而失传的活,这设备研究就无从谈起了。大手法窍门可以用语言加示范说清。而中医很多东西用语言说不清,只能口传心授。那仪器设备的创造也就更遥远了。

说到大手法的传承,如果停留在目前状况,我不用再解释,大家都可以感爱到这一门失传可能性很大。历史的现实是,自民国初年,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整体思维或者说是感性思维体系的生存空间逐步在缩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缩水,尤其是小学、儿童传统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基本丧失。随着老一代的离去,中年一代掌握整体思维能力的人已经不多。我们不敢正视中华文明到底能传多久,早熟的中华文明还有许多现代科技难以企及的东西,也许随着传统文化的消亡,我们的历史文明也将消亡。我想民族文化的消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最大的悲伤。根所不存,叶将何往?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上驷院派推拿按摩手法,我听说过有传世的门派,只见过人未见过真实水平,传承水平怎么样也未考查,这里就无从说起了。

二.戳班派考查

戳班派传承在解放后以刘寿山为师,其医院、系及医疗门诊,已被大家所熟知。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戳班派尚有王希龄为正宗传承一说,老前辈为晚清戳班处首领,上世纪七十年代时,百岁高龄,身体尚好,有否传承,未曾了解。望知情者,为其正说。少林派一指禅考查

练家派中的少林派,有硬功一门,其中一指禅最具代表性。在硬功武术中,由于有“南短打,北长拳”之分,进而有南北派之别。一般认为南方以一指禅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以滚法为代表的南派,北派则以平推法成为内功推拿派。其实南北派的分类法,是由清末流传下来,到解放初期走上社会的有影响的几派形成的。而未走上社会的派别,未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北派一指禅和内功推拿都有正门传人存世,尚未亡失。

少林推拿正骨都以达摩为宗。视达摩为开山立宗祖师。到底是不是达摩开创?或者是国人好以先贤大哲为宗的习惯而产生的观点,我也未曾考究,只是以实际存在的传人功底进行了粗分。

我认识的少林派一指禅的代表人物是一位老先生,今年70岁,早年习武,有很好的武术功底。其武术正骨手法有家学渊源,并综合了多位武术及正骨师傅的手法。退休前为某修理厂职工。始终未正式挂牌执业,多年行医于高档场所,也就更为一般人所不知了。其流传渊源坚称“不知道”,只是从其手法上看具有北派一指禅的代表特点。老先生严正声明:不许指名道姓,做了许多工作也不同意,所以只能隐去其名,这里大胆的露一点:老先生姓杨,传人姓马。

由于其主要以一个或两个指头治疗疾病,动作最小。所以称为小手法,只是与大手法相对而言,别无它意。基本功练习是两食指八字支撑,全身倒立(俗称拿大顶)。两指是用拇指与食指伸直打开为八字型,指腹按在地上,然后全身倒立。也就是全身重量压在已经打开的两个手指上,行话叫“八字撑”。

八字撑的难度是全身的重量施加于手指时,手指不是直对地面,两个手指尤其是食指,保持伸直是很难的。其武术渊源借鉴于鹰爪功、金刚指。用力方法与鹰爪功相似,只是鹰爪功是五指同时着地拿大顶的。

基本功练习从十指尖着地的俯卧撑开始,逐渐减指,直至减至只用拇指、食指尖着地俯卧撑,此时既可施术于病人。之后双手十指尖着地倒立,再逐渐减指,最后只有一手拇指、食指尖着地,全身倒立,功夫圆满。

八字撑练成必有拇指一指着地的倒立功夫,所谓一指禅也。

之所以把这门正骨推拿叫一指禅,就是这门手法的至高境界可以在一个指尖的面积上施加千斤之力。我所见过的最大施加力手法,就是一次小手法传人治疗时的方法。病人俯卧在床,靠向床的一边,医者拇指尖向下按向脊柱上关节粘连处,双臂垂直于病人,此时医者已双脚离地,再上下一颤。指尖所施压的力在医者不动时约等于医者体重一百余斤,在一颤的时候就可达几倍之力。其所达到的力量是其它手法不可比的。以我的观点,骨关节病最难以调理的是颈7胸1、胸1胸2、胸2胸3几个关节,因为这几个关节错位或其关系不正很难施加准确的力,从手法上讲只有用一、两个指头加力方便,这也是一指禅手法的独道之处。颈椎病之多发,于今为烈。92年见到最小的病例11岁,当时很是感慨,中国教育体制害人呀!年见到年龄最小的病例,只有7岁,记的是秋天,门诊医生诊断一个7岁的小女孩是颈椎病,把我叫了过去,让我看一看。症状完全相符,再一摸颈椎,果然颈6、7脊突左右关系不正。虽有感慨,也无从所发了。小小年级已压上了一堆功课。学习了一堆死知识,却落下一身病痛,这人生意义从何谈起。故此言之,小手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手法在多数施用手法时是双指发力,以调骨之“不正于正”。至于具体描述,小手法门中人一再强调“不说不谈”,我虽一再要求,终无松口迹象,也就不好“公之天下”。余处世有年,深知“至简不言”的道理,也只能对不住读者了。

小手法另一独道之处,就是骨科病的诊断。由于一指禅以硬组织关系的调理为主,调其不正,用指头诊断骨之关系,医者用双手拇指点向身体同侧同一解剖位,可以清晰判断出骨骼左右对称情况,从颈椎到足大趾,每一骨关节都有讲究。正是一指禅手法的明晰,使我学会了正常骨关节的诊断方法,其特点是以“平顺为正,反之为病。”修习手法的同仁,若细心体会此段文字,定有收获。

少林派内功推拿考查

中医正骨少林派内功推拿传人王文全,今年74岁,退休于北京某副食品公司,一生练武,日习不断,至今身轻体健,声若钟吕。推拿技术三代单传到他。

师爷姓冯,于早年在少林寺学习推拿、武术十年。后来在水产局工作,终生未娶,技术只传授给于梁钰。

五十年代,医院按摩科,年寿终于90高龄。梁钰只传授于王文全一人。年王文全44岁时,夫人肾小球肾炎久治不愈,求治于梁钰。在相处过程中,梁钰看王文全是可塑之材,对他说:“就你能学会,东西丢不了,就传给你了。”梁钰把王文全夫人肾小球肾炎治好后,王文全也就正式拜师学艺了。

这一门的基本功是打铁砂袋,砂袋如小枕头大小,内装细铁砂,再加乳香、没药。掌心向下拍向砂袋,再反过来掌背拍向砂袋。如此反复进行,姿势是骑马蹲裆的站桩,双脚为根,以腰发力,发力的窍门不是直拍下去,而是接触到砂袋的一瞬间停住,换句话是一个颤力或是一个很小的“抖”。练功直对铁砂,必有伤害,每日须用中药煎汤洗手,才不至红肿。发力特点同按摩的拍法一样。拍法要求力透全身。比如,让患者正坐椅子上,用空心掌轻拍患者后腰,力传到前腹,可以传到腹前按着的手上,让手振动起来,而患者上身并未动。都是强调力的传递。只是少林派推拿要求更高,要练到轻轻一拍人,人的身上能留下血印,才算达到要求。窍门就在颤或抖的一下。从外表是看不出颤或抖的,不知用高速摄影机摄下后,慢放能否看出来。

这一派的第一个难点在于顺筋,使筋归本位,俗称叫筋出槽了,让筋回槽。这个难点让我用语言说是不论如何也说不清了。槽里还是在槽外,只能用手去体会。关于筋有没有槽的问题,特意问过西医专家,中医的筋包括西医的肌肉组织,肌腱组织。西医不否认有一个正常的位置,“出槽”能不能成立,西医也不能肯定。问王文全前辈也说不清,实际操作中就在于常摸、多摸,用手去体会手下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能比较出正常的与不正常的生理与病理所在。

与王文全老前辈相处一段时间,知道他会按摩,开始没太注意,一次表妹来门诊办事,顺便说了一句肩痛几个月了,我摸了摸,说是颈椎的事,用热酒擦一擦就好了。王文全老人说:“不对,是筋出槽了,”顺手推捏了几下,动作轻松而快,再问果然好了。从此引起我的注意,深聊起来王文全老前辈的手法确有代表性,问传承才知是正门传人。

这门手法与大小手法相对,认为筋病为骨病之因。筋顺了骨科病也就好了。例如,大手法一门认为颈椎病是骨骼关系位置不正,正骨后肌肉筋腱必然松开。而少林推拿派认为,筋顺好了,骨头病必然好,两派观点相对。少林推拿派对颈椎病、落枕治疗多数也能一次治愈,比大手法治疗次数少。而大手法又认为是因为落枕后肌肉难以放松,有时一次治不到位。谁是谁非,从理论难以判断,临床上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各有所长。

这门手法对治疗杂病有独道之处。例如一个18岁的男青年于某,在8岁时蹲了一下尾骨,X光片显示,尾骨向前错位,之后到18岁,始终走路姿势不正,像脑瘫患者。其间住医院,前后三次,毫无效果。医院住院半年,也是没有什么效果。我问他:“把手指插入肛门,用手指搬法可以正骨复位。”王文全老前辈说:“理论那么说,实际是搬不动的,问题也不在那里,是在筋上。把尾骨两侧筋顺好,病就好了。”于某18岁时,求治于王文全,用了一个月,治愈。体态完全正常。X光显示尾骨复位,至今未复发。

回复以至于妇女产后骨盆多年不合,走路拉跨,有的走路外八字,一眼能看出骨盆关节没合好。到老年,关节韧带已松的病人,用少林派推拿顺筋手法,也能使骨盆复原合位。

现代女人生育后,虽然大多骨盆复位比早年间复位好,不会出现耻骨联合1、2公分的活动间隙,关节韧带松驰,极难复位的情况。但是,现在复位不全的妇女还是有许多的。骨盆复位好的女人,不管年龄大小,从走路姿势看,骨盆抱的很紧,如同未生育的姑娘,是看不出生育过孩子的。老年间,中国的贵族阶层和大户人家,有产后合骨缝的讲究。大夫多为技术精湛的传人。多数强调早期治疗,一般产后三天治疗,出了月子就会落下月子病,再治就难了。一般认为月子病月子治,这次月子没治好要等下次月子治。我初识这门手艺时,才知道月子病被老百姓传歪了,月子病是产后全身骨缝没合好,不仅骨盆骨骼,全身骨骼都存在位置不正的问题。生产是女人生死关,元气大伤。元气肾所主,肾五行属水,藏精气,主骨,全身骨骼关节不正也就不足为怪了。这门手艺不知要多少爱美的女人生育后身条仍如处女,中国的女人都身态优雅了,也说明社会富足、人文昌盛了不是?只是可惜,在骨科界知道这门手艺的医生都不多了,就不用说精湛手艺的推广了。少林推拿是对多年后的月子病骨缝不合能复位,并稳定住,也不能不称奇了。

这一派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种,更多的是内科疾病。尤其是西医说不清的难治之症。如结肠炎,以及说不出病名的疾病。其手法是抓、捏、拍、打。其要点是软组织的关系调理好,也就是下手去摸,找出不正常的反映点和反映体,病就好了。曾经用胫骨内侧反应沟治疗手法与王老做过对比。身体无病的人,下肢小腿骨内侧从膝关节内侧到脚内踝,用指头推下去有一道沟,沟内平顺无结节。病越多,结节越多。结节从上到下,基本反映人的疾病位置。初学针灸时,对这道沟的结节想过许多办法,一两年的结节用针灸直刺,尚可消解,时间长的就没有手段了。我对王老说:“这结节断难消解,以我的见识,大多正门的手法、药物化不掉。”王老说:“你看我的”。正好王老也有一些很硬的阳性结节。我们就以此为准,看谁说的对。过了两月左右,一摸,果然“一马平川”,都没了。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内科病强调经络、穴位。但是最高境界要忘掉经络、穴位。尤其是与医界同仁交流少的推拿、按摩师。长期临床以手中感觉为线索治病,经络名称、穴位名称用不上了,长期不用,最后都记不上名了。就像古人相马的典故,只看马的本质,连马的颜色都忘看了。手下的反映点、线成为关键因素。见过几个老按摩师都是这种情况。如果按现在西医考中医的方法,考这些高功夫的人,大约大部分又是不及格。

这些手法的效果,是拍铁砂袋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抖和颤的发力技巧起着关键作用。中医正骨按摩的基本功与中华武术有共通之处。比如拳击的拳头看上去是打出去,从出拳的角度说,拉回来的意识更强,在拳头接触对方的瞬间,要有一个颤的力量,就象快速上下摆动绳子的一端,绳子会波浪前进一样,颤的力量会向机体内部传递。武术击打,据称可以达到表皮没有痕迹,而形成内伤的地步,推拿手法讲究力的传递,都是一个颤劲。

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病的机理,虽然用中医经络、经筋的理论可以解释,但是总觉得解释的有些不全面。对其中奥妙我已苦苦求索多时,已初见端倪,只是尚需验证。若我的判断成立,则中医按摩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将改写,经络治疗学将全部重写,内科杂病治疗应重新定义。

王文全老人家,身体还好。73岁开始齿落更生,长出第三套牙齿。但必定已74岁高龄。向下还没有传人。这一门失传的可能性就不必说了。

我个人视野必然有限,能接触到的少林推拿正门传人就此两家。不知社会上还有没有正宗少林骨折手法门派。

-------未完,待续

时晓武:男,祖籍河南周口。国家一级裁判,中国武术六段。河南洛阳师范学院武术系讲师,河南大学武术哲学系专业硕士学位。周口陆合拳过步大架、掂步、疾步小架三大体系传承人、周口陆合拳远程学习体系组织者兼发起者、心意传薪传承基地、心意传薪远程教学系统总教练、高级讲师!

欢迎大家前来学习、进修,交流、共同把周口陆合拳传承、发扬下去!在这里一并谢谢各界人士对我们团队宣传的支持和厚爱!

心意传薪宗旨:致力于周口心意拳的传播!

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官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sxqsyzz/115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