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肾炎主要表现,会促使肾病向慢性肾衰竭方向逐渐发展。将尿蛋白降下来或降至正常范围,需要提高患者的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防止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为什么降低体内尿蛋白,用激素会好转呢?
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会引起肾小球水肿,水肿就会有炎性渗出液,这种渗出液就是尿蛋白。而且水肿后导致基底膜间隙缩小,肾小管对原尿中的蛋白重吸收功能减弱,也导致尿蛋白增加。
所以在使用激素时能降低细胞水肿,减少炎性渗出液,降低尿蛋白。
这时,有些患者在问,用激素药时好好的,一减药量或停药量,体内尿蛋白会再次来袭呢?因此,激素降尿蛋白,需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一:病理类型的轻重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尿蛋白表现也不同。有些类型肾病即使尿蛋白不高,但本身病理类型较重,就必须要坚持服用激素等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比如局灶阶段硬化症,狼疮性肾炎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等。
有些类型肾病如果病情处在早期,尿蛋白完全转阴,两年内没有复发,可以逐渐停激素比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无论是哪种类型肾病,一旦进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肾脏出现实质性的损害,即使尿蛋白指标下降,也不建议立刻停药或短时间内停药。
二:并发症情况
肾小球受损后,肾功能整体下降,除了尿蛋白,还会诱发其他症状,比如水肿、血压高、血脂高,还有毒素水平的升高等等。这些症状或指标对肾功能的稳定同样有深远的影响。
尿蛋白的稳定会直接影响肾功能的好坏,而肾功能的稳定也会影响到这些症状的稳定性。因此持续维持尿蛋白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病情的长远发展,是降低尿毒症风险很有利。如果其他症状不稳定,不建议尿蛋白+或转阴后,就里了停激素。否则反而可能增加了病情加重的风险。
如果你有降尿蛋白、肌酐高等肾病方面的问题,可以扫码,帮助您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