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血肌酐值与肾病密切相关,当血肌酐超过umol/L时就意味着肾脏出现了损伤,那么你知道肾病是可以根据血肌酐值为判断标准分为几期吗?每一期都有什么症状呢?。
CKD1期:炎症反应期
CKD是什么: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GFR(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慢性肾脏病)。
CKD一期时血肌酐并没有明显变化,肾功能尚未受损,通常称之为肾炎。这一时期是肾病容易治的时期,但同时因它的“隐匿性”太强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每年按时体检,一期的临床指征多表现为蛋白尿、潜血、水肿、高血压。
CKD2期:肾功能代偿期
CKD2期时血肌酐值处于-μmoI/L之间。此时的肾脏还有一半可以正常工作,还可以靠自身的代偿功能来满足身体的日常需求。所以当我们知道患有肾病时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气馁、自暴自弃,积极地治疗才是好的选择。
CKD3期:肾功能失代偿期
这一期时,血肌酐值处于-μmoI/L之间。我们的肾功能受损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肾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患者在这个阶段时大多已经开始感觉到乏力,但症状仍然不明显,所以容易忽视。所以当我们感到经常乏力时,除了考虑是劳累所致,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肾脏是否出现了问题。
CKD4期:肾衰竭期
这个阶段的血肌酐已超过μmoI/L,此时已经进入了肾衰竭期。这时我们的肾功能已经下降到了一个不可逆的阶段,同时贫血、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开始明显起来。
CKD5期:尿毒症期
这一时期的血肌酐值通常超过了μmoI/L,此时患者的肾脏萎缩明显。这个阶段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会频繁出现并表现的非常强烈。此时患者就必须进行长期规律的透析了,治疗意义是通过透析令患者维持正常生活、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想要咨询肾病以及肌酐高等问题,欢迎扫码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