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1+2+3场密押视频完整版+试题
点击链接:免费领取章节题库方法
点击链接:考试倒计时,冲刺方法!!
初级检验师第1场考试倒计时?
所剩时间不多了,这几天与大家分享一下,考试的高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给愿意看手机的过儿们,充充电!!
知识点来自于必背考点记忆册
1.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V、Ⅷ等。
2.红细胞多→血细胞比容↑、血液粘度↑→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
红细胞少→血细胞比容↓、血液较稀→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3.影响血沉检测的因素
①血沉管倾斜,血沉加快;
②血液凝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固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沉减慢;
③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
4.交叉配血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交叉配血次侧:受血者红细胞+供血者血清
5.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分布直方图: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红细胞分布直方图:波峰左移,峰底变宽可出现双峰。
6.①晨尿:浓缩、酸化,有形成分多,hCG浓度高。
②餐后尿:午餐后2h尿标本,用于尿胆原、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测。
③3h尿:用于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
7.血清总蛋白测定推荐/常用/首选的方法双缩脲比色法。
8.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凯氏定氮法。
9.铜蓝蛋白(Cp/CER)协助诊断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1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45mmHg。
①PaCO2↑>45mmHg:呼吸性酸中毒。
②PaCO2↓<35mmHg:呼吸性碱中毒,常考疾病支气管哮喘。
1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①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②降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靶形红细胞)。
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①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白血病。全身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肝脾肿大。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
②血象/骨髓象: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破碎细胞易见。
1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①皮肤、粘膜呈绛红色。
②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红细胞数增多
(男性>6.5×/L,
女性>6.0×/L);
血红蛋白增高(男性>g/L,
女性>g/L),红细胞比容增高。
14.多发性骨髓瘤(MM):
①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骨痛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和肾功能不全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本-周蛋白:M蛋白的轻链由于分子量较小,可通过肾小球从尿中排出,这种在尿中检出的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称本-周蛋白。
③实验室检查:免疫电泳,血清电泳图谱在β与γ间出现一深染的窄区间(M区)。免疫固定电泳鉴定M蛋白的轻链类型κ和λ链。④最常见的类型是IgG型。
15.碱剩余(BE):参考值-3~+3mmol/L;正值增大为代碱;负值增大为代酸。(分析试题时,BE同HCO3-)
16.血管性血友病(vWD):
①临床特点:皮肤、粘膜(牙龈和鼻)出血。
②出血时间延长;
③PTT延长,因子Ⅷ:C减低。
④vWF:Ag定量减低。
1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①血小板计数减少。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1.5g/L。
③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DIC时均可延长。
④D-D二聚体含量增加。
18.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反映测定前6~8周(1~2个月)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测定参考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参考值HbA1c4%~6%;
19.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测定:反映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敏感。
20.超速离心法脂蛋白由上层到下层的顺序=血浆脂蛋白中脂类含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CM、VLDL、LDL、HDL。
21.电泳法脂蛋白从正极→负极依次顺序的排列为HDL、VLDL、LDL、CM。向正极迁移速度最快的是HDL。
22.血浆脂蛋白的血清静置试验:血清置于4℃过夜后,观察血清外观。
①CM会自动漂浮到血清表面,形成一层“奶酪”。
②VLDL、IDL血清浑浊。
③LDL清澈透明
23.碳酸氢盐(HCO3-):AB(实际碳酸氢盐)、SB(标准碳酸氢盐)。①AB、SB参考值:22~27mmol/L;
②AB=SB<22mmol/L为代谢性酸中毒;
③AB=SB>27mmol/L为代谢性碱中毒。
24.①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降血磷。
②活性维生素D:升血钙,升血磷。
③降钙素:降血钙,降血磷。
25.心肌梗死损伤的酶学标志物: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26.心肌梗死损伤的蛋白标志物: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cTn)。
27.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临床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
②高度水肿;
③高脂血症;
④低蛋白血症;
⑤高凝状态;
⑥血浆中IgG下降,而IgM(a2-巨球蛋白)相对增高。
28.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NT-proBNP水平是预测和诊断心力衰竭发生的较好的标志物。
29.流行性腮腺炎:血淀粉酶增高,脂肪酶正常
30.甲亢的临床表现为便的多、易怒、心慌、多食怕热。
3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骨髓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2.补体(C):是一组存在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可辅助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33.补体结合试验分为三个系统:
①反应系统,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
③指示系统:SRBC(绵羊红细胞)、相应溶血素(抗体)。
34.最常用于免疫动物的佐剂:福氏佐剂。福氏完全佐剂:液体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CG)。
35.杂交瘤技术利用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为一体(形成B细胞杂交瘤细胞)。
36.直接凝集试验:细胞性抗原/凝集原(细菌、红细胞、螺旋体),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直接与相应抗体/凝集素结合出现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玻片法直接凝集试验为ABO血型的鉴定。试管法直接凝集试验为肥达反应、外斐试验、交叉配血。
37.协同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SPA+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特异性抗原(未知)→凝集现象,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适用于细菌和可溶性抗原的直接检测。
38.双相琼脂扩散试验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分析。
①沉淀线靠近抗原孔,则表示抗体含量较大。
②沉淀线靠近抗体孔,则表示抗原含量较大。
③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
39.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菌L型)特点:
①其形态多形性,大小不一,革兰染色大都被染成革兰阴性。
②培养条件:高渗低琼脂,生长缓慢,典型菌落为油煎蛋状/“荷包蛋”样。
③回复(返祖)。
④没有细胞壁,对青霉素不敏感。
40.芽孢的生物学意义:
①某些疾病的潜在传染源。
②将芽孢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③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④芽孢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繁殖体。
41.微生物变异的现象①形态结构变异:鞭毛(H-O变异)。②培养特性变异:菌落变异(S-R变异)。③毒力变异:沙门菌的V-W变异。
42.金黄色葡萄球菌
①G+球菌,呈葡萄串状成堆排列,有些有荚膜。
②血琼脂平板:金葡菌有完全溶血环(β-溶血)。金黄色脂溶性色素。
③血培养:浑浊并有凝块/胶冻。
④选择培养基: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
⑤触酶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
⑥有葡萄球菌A蛋白(SPA)。
⑦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
43.A群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蛋白变态反应性疾病:
①Ⅱ型超敏反应-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②Ⅲ型超敏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
③急性化脓性感染,猩红热。
④人类链球菌感染中90%为A群链球菌。
44.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为G-,菌体呈肾形,坦面相对,成对排列。培养特性:巧克力色血平板。初次分离时,须5%~10%CO2。标本需要保温送检。鉴别方法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脑膜炎奈瑟菌分解麦芽糖。
45.痢疾志贺菌:无鞭毛(动力阴性)。SS培养基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光滑型菌落。IMViC:-+--。
所致疾病:
①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粪-口传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
②中毒性菌痢:2-7岁小儿常可导致中毒性菌痢,患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
46.肺炎克雷伯菌:有明显荚膜,无鞭毛/无动力。培养呈黏液性菌落。用接种针蘸取可挑出长丝(拉丝实验阳性)。生化反应:IMViC:--++。
47.铜绿假单胞菌:G-杆菌,有单端鞭毛(有动力)。专性需氧。氧化酶阳性、还原硝酸盐。血琼脂平板:扁平湿润呈金属光泽,有生姜味,有透明溶血环,灰/蓝绿色菌落(水溶性绿的色素)。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形成菌膜,底部生长不良。常见于烧伤或创伤感染时感染。
48.流感嗜血杆菌:G-短小球杆菌,在感染早期病灶标本中,呈一致的球杆菌,在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培养物中呈多形性。无芽孢、无鞭毛(无动力)。培养需新鲜血液(X因子、V因子),巧克力色血琼脂,初次培养需要5%~10%CO2。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49.副溶血性弧菌单端单鞭毛,运动活泼。嗜盐性,3.5%(35g/L)NaCl最适。TCBS琼脂菌落绿色。致病菌株大多神奈川现象(KP)阳性。常因食未煮熟的海产品后发生暴发性食物中毒。
50.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的细菌是艰难梭菌/难辨艰难芽孢杆菌。
qq/百度扫一扫功能,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