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肾炎,尿蛋白,清宣通透法治疗

尿蛋白++,肾炎,清热凉血法治疗郁热瘀血留着于肾,清疏透利法,

辨证依据是脉细数急躁,舌边尖红,红点突出,苔腻7剂指标转阴方子如下荆芥6,防风6,白芷6,独活2地榆10,槐花10,丹参10,茜草10芦根10,白茅根10,丝瓜络10,桑枝10大黄1,大腹皮6。单位是克,水煎服,日一剂,七剂。

建议继续服药,观察病情变化。

还有一例慢性肾衰竭的情况见图

还有几例从疏风,清热凉血,通利角度都有良效。

理论源于赵绍琴老师,在此向赵老致敬。

以前走过温阳的套路,桂附地黄,真武汤,肾气丸,收效不多,转从风热淤血病机,取效多良。

热爱中医汤方的,强烈推荐大家扎实的学习赵老的理念,可以活人无数。

这是书的样子

这是赵老的样子

具体有肾系疾病的人可以参考赵老的案例,

病状,用药,疗程,饮食,运动方法都有,话不多说,

摘录如下

肾炎

腰痛1(慢性肾小球肾炎)

邢某某,女,38岁

初诊

腰痛半年有余。医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持续不降,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西医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惧而未服。后就诊于某中医,令服六味地黄丸3个月。尿蛋白增加为(++),腰痛加剧。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而润,一身疲乏,夜寐梦多,腰痛不能自支。

湿邪阻滞,热郁于内。

先用清化湿热方法,兼以和络。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芦根各10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10克 七剂

二诊

药后腰痛轻减,精神好转,气力有增。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1~2)个/高倍视野。舌红苔白,脉象濡数,仍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芦根各10克 焦三仙各10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10克 水红花子10克 七剂

三诊

腰痛续减,精力日增,每日步行2~3小时,不觉疲劳。饮食增加,是为佳象,然则仍需慎食为要,不可恣意进食。继用前法。

荆芥6克 防风6克 苏叶10克 白芷6克 生地榆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焦三仙各10克 茅、芦根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七剂

四诊

近因饮食不慎,食牛肉一块,致病情加重,腰痛复作,夜寐不安,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0~2)个/高倍视野。脉象滑数,舌红苔白根厚。

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荆芥6克 防风6克 苏叶10克 独活10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大腹皮10克 槟榔10克 大黄1克 七剂

五诊

药后大便畅行,舌苔渐化,脉象濡软,腰痛渐减,夜寐得安,尿常规化验蛋白(+),颗粒管型消失。病有向愈之望,然饮食寒暖,诸宜小心。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茅、芦根各10克 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大腹皮10克 大黄1克 七剂

上方续服两周后,尿蛋白转阴,腰痛消失。后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半年,尿蛋白保持阴性,腰痛未作,精力日增,未再反复。

按:腰为肾之府,腰痛为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过去常常把长期慢性腰痛或腰酸看作是肾虚的特征,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如六味丸,八味丸之类,这是一种医学认识上的误区。慢性肾病的腰痛决不是肾虚,而是湿郁热阻滞经络,致络脉不通所致。若用补法,必致加重。本例前医就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三个月致病情加重。赵师根据其脉象濡滑而数,舌红苔白而润,夜寐梦多等征象,辨其为湿阻热郁,用疏风化湿,凉血化瘀通络之方,服之七剂,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始终以此法加减,终于获得痊愈。可见,慢性肾炎并非肾虚,慢性腰痛也并非全属肾虚。古人虽有肾主虚之说,并引申为肾无泻法,但其说不过是从肾主生殖发育这一角度去认识的。古人认为,肾藏真阴真阳,为人身先天之本,发育之根,从这个角度认识肾的功能,说肾无实证,只能补不能泻,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这一理论套用到治疗一切肾病。尤其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属于泌尿系统的疾病,其与生殖生长发育等毫无关系。其发病往往与反复感染有关,按照中医的病因与发病的观点,其属于外邪内侵,久留而不去,深入血分,形成血分伏邪,即邪气郁久化热,灼伤络脉,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血热妄行之症,或为湿热阻滞经络,作肾虚补之则犯了实实之戒。故凡治肾病者不可不知此慢性肾病非虚之论也。

尿浊(运动性蛋白尿)

臧某某,女,25岁

初诊

近3个月来,经常发现小便混浊,排尿时并无异常感觉。经尿常规化验,蛋白(++++)。后多次验尿,发现晨尿蛋白阴性,日间常为强阳性。医院检查,怀疑为运动性蛋白尿,嘱其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行之月余,愈感疲乏无力,验尿蛋白仍为(++++)。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黄且腻,夜寐梦多。

热在血分,先用清化方法。并嘱其每日运动锻炼,散步为主,不可依赖卧床。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大黄1克 七剂

二诊

药后验尿蛋白已减为(++),夜寐转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每日遵医嘱早晚各散步1~2小时,散步后自觉身体舒适,信心因之大增。脉象仍属弦滑,舌红苔腻,湿热蕴郁,

仍用清化方法。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大黄1克 焦三仙各10克 七剂

三诊

昨日尿常规检验结果,蛋白(+),白细胞(0~2)个/高倍视野。每日早晚坚持散步2小时,自觉体力增加。脉仍弦滑,舌红苔白,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 防风6克 苏叶6克 独活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赤芍10克 茅、芦根各10克 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大黄1克 七剂

四诊

药后尿蛋白转阴。活动后也未出现阳性。脉象濡滑,舌红苔薄,仍用前法加减。饮食禁忌与运动锻炼,仍须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荆芥6克 防风6克 苏叶10克 白芷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赤芍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大黄1克 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七剂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三个月,尿蛋白始终保持阴性。遂停药观察,未见复发。

按:本案值得探讨处是运动锻炼与治疗慢性肾病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观点,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体力活动,病情严重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这几乎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则,多少年来,临床医生都是这样要求患者的,至今仍然如此,从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赵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一味地卧床休息不但无助于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易加剧肾病恶化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慢性肾病的病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络脉瘀阻,在现代病理学上表现为微血管的痉挛、堵塞等,中医认为此属血瘀。在长期卧床休息的状态下,气血的瘀滞会日趋严重。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临床有上些病例绝对卧床休息反而迅速恶化。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世界是恒动的,人体也是恒动的。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健康人的养生,也同样适用于多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对于慢性肾病尤其适合。因此,赵师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求病人坚持以散步为主要形式的运动锻炼。通过坚持不懈的走步锻炼以促进周身气血的流通,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病灶的修复。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凡是能够坚持运动锻炼的病人都尝到了运动的甜头,感到精神振奋,体力增强,自觉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改善,化验指标也随之好转。本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患者被确定为运动性蛋白尿,这种病的特点是只要稍有活动就会出现大量的蛋白蛋,而在安静状态下却十分正常。对这种病西医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限制患者活动,令其卧床静养。然而几个月的静养并未能阻止其运动后蛋白尿的出现。赵师根据动静的辨证关系,反其道而行之,令其坚持运动,配合治疗。仅仅几个星期的工夫,运动性蛋白尿就得到了控制,使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这个病例启示我们,适度的运动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格1(尿毒症)

孙某,男,47岁,年5月31日

初诊

自年10月发现尿少、尿浊,下肢浮肿,未引起重视。于年1月7日突然晕倒昏迷,医院以一氧化碳中毒抢救10余天无效,后查尿素氮mg/dl(89.25mmol/L),血红蛋白4g/dl(40g/L),确诊为尿毒症,改血液透析疗法,每周2次至今。现求赵老诊治。刻诊时,患者面色褐浊,体质较差,口中秽浊较重,时恶心呕吐,皮肤作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周身乏力,腰酸嗜睡,下肢麻木,行走不利,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有力,查尿素氮mg/dl(39.27mmol/L),肌酐4mg/dl(μmol/L),尿蛋白(+),血压/90mmHg,

证属湿热积滞互阻,湿阻气分,热郁血分,络脉瘀阻。

治以清化湿热,消食导滞,活血化瘀,佐以通络方法。

方药: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榆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赤芍10克 藿香10克(后下) 佩兰10克(后下) 白芷6克 紫草10克 地丁草10克 白鲜皮10克 大黄2克 服药10剂,

症状见轻,皮肤痒止,以上方去白鲜皮、地丁草、紫草,加半夏10克,竹茹6克,灶心土30克,又服药10余剂,腰酸嗜睡好转,恶心呕吐未作,饮食二便正常,唯下肢麻木,舌红苔白,脉滑数,查尿素氮14.4mg/dl(5.14mol/L),肌酐1.1mg/dl(97μmol/L),尿蛋白(-),改透析每周一次,用清化湿热、益气活血通络方法。方用荆芥炭10克 防风6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赤芍10克 黄芪30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10克 大黄2克 服药20余剂,无其他不适,停透析。停透1个月后,查尿素氮11.7mg/dl(4.18mmol/L),肌酐1.2mg/dl(μmol/L),血红蛋白11.5g/dl(g/L),尿蛋白(-),病情稳定。停透析半年后,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未见复发,尿毒症痊愈,唯留下透析后下肢麻木行动不利后遗症。按:此患者为尿毒症晚期,中毒症状较重,且已经血透,经赵老治疗后,不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而且停止血透后化验指标全部正常,而获痊愈。充分证明尿毒症并非不可逆转,肾功能衰竭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部分肾功能。但透析后的骨质疏松症而引起的下肢麻木等后遗症,则是今后待解决的新课题。

水肿2(肾病综合征)

房某,女,2.5周岁,年10月30日

初诊

患儿自年4月因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尿蛋白(++++),并伴有大量管型,以肾病综合征收住入院治疗。用激素治疗后,浮肿见轻,尿蛋白仍持续在(+)~(++),现症面色白,全身轻度浮肿,尿量较少,智力较差,激素已由每日30毫克减至每日7.5毫克,尿蛋白(++),指纹色紫,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证属湿热蕴郁于内,

治拟清热化湿方法。

药用

荆芥2克 白芷2克 苏叶3克 丹参5克 生地榆5克 茅、芦根各6克 

服药7剂后,浮肿消失,尿蛋白(-),夜啼不安,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湿郁渐化,热郁未清,仍以前法,佐以凉血化瘀,递减激素。

药用荆芥2克 防风2克 生地榆6克 丹参6克 赤芍6克 茜草6克 茅、芦根各6克 焦三仙各6克服药7剂,尿蛋白(-),饮食二便正常。又按此方服药20余剂后,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而停服激素。调整方药:荆芥3克 生地榆6克 焦麦芽6克 水红花子6克 改隔日一剂,连服4周。

按:肾病综合征是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的范畴。临床治疗多以利水、行水甚至逐水等方法,治疗方剂如五苓散、五皮饮以及疏凿饮子等。而赵师从几十年临床观察和实践中,认为肾炎、慢性肾病的水肿,并非利水一途,因为利水的疗效不尽人意,往往是越利尿,水肿越甚,尿蛋白反复不降。其病的实质是湿热郁滞,邪气不去,正气难复,而用清化湿热的方法,往往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治水肿不用利水剂,而收消肿之效,所谓不治之治是也。

水肿3(肾病综合征)

张某,男,22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年秋季参加军训后出现浮肿,经多次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持续(++++)。医院治疗,先用激素冲击疗法,未见效果,反见严重的激素副作用症状。后加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也无效。患者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深知肾病综合征大量尿蛋白流失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深知丢蛋白补蛋白是肾病综合征的调养法宝。因此,他们为其子精心安排了高蛋白饮食谱,每天的饮食鱼、虾、肉、蛋、奶不断,平均每2~3天就要进食一只鸡,以补充营养,并强制其卧床休息,不得下床活动。他们为儿子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一切。如此治疗一年有余,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尿蛋白定性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20克以上,同时,其浮肿加剧,面色惨白,体力衰弱,几至不能下床行走。百般无奈之中,于年春请赵师会诊。视其舌红苔腻垢厚,切其脉濡滑数,按之有力,

证属湿热蕴郁,热入血分,络脉瘀阻,因其食补太过,致使三焦不畅,气血壅滞。其诸般虚弱之症,非真虚也,乃“大实若羸”之象也,

治当凉血化瘀、清化湿热、疏调三焦方法。

遂令其停止进食一切蛋白食物,每天的主食也减量至3两。并要求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散步1~2小时,逐渐增加到3~4小时,当患者和父母明确表示能够做到时,赵师始为疏方如下:

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大黄,水煎服,每日一剂。

两周后,尿蛋白开始下降,浮肿也开始渐渐消退。继之依上方随症加减治疗三个月,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其尿蛋白完全转阴,浮肿全消,体力也大大增加,继续巩固治疗半年,停药观察。至今未复发。

按:这个病例清楚地说明了补蛋白和禁蛋白对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流失的不同影响。起初,患者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但并未能纠正其低蛋白血症,相反却加剧了尿蛋白的流失;后来,由于采用了低蛋白饮食配合中药综合治疗,其尿蛋白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从而说明了忌食高蛋白食物对于治疗慢性肾病消除尿蛋白是多么重要。

水肿4(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萎缩)褚某,男,35岁,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

年患急性肾炎,未得根治,尿蛋白经常为(++)~(+++),因其未至影响工作,故未重视治疗。年初发现血肌酐为3.1mg/dl(μmol/L),血尿素氮为24.7mg/dl(8.82mmol/L),超出正常值不少,又做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肾弥漫性病变,双肾萎缩,右肾缩小更甚,其左肾为9.2cm×4.1cm×3.7cm,右肾为7.7cm×3.8cm×4.1cm,遂确诊为慢性肾炎,继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年4月前来就诊。当时,尿蛋白为(+++),症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浮肿。脉象濡滑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且腻根厚,综合脉、舌、色、症,

辨为热入血分,络脉瘀阻,湿郁不化。

先用凉血化瘀,疏风化湿方法。

药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茅芦根,水煎服,每日一剂。

并嘱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进行走路锻炼,每日不少于三小时。

二诊

患者服上方一周后,湿郁已开,呕恶已除,精神转佳。但尿蛋白未减,余症仍在。遂于上方减去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加入小蓟、大腹皮、槟榔等。再服二周,自觉诸症皆减,身感有力,尿蛋白已降为(++),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为14mg/dl(5.0mmol/L),血肌酐降至2.3mg/dl(μmol/L),患者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后依法坚持治疗一年余,

尿蛋白维持在(±)~(-)之间,尿素氮和血肌酐也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最令人惊奇的是复查B超发现,患者的双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其左肾为9.2cm×4.9cm×3.7cm,右肾8.2cm×5.3cm×3.7cm。主检大夫对照前后两次B超结果,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本来已经萎缩了的肾脏竟又增大了,真令人不可思议。

按:本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氮质血症期,按照现代医学的认识,其肾脏的病变将趋向于进行性恶化,并且是不可逆的。然而,经过赵师的精心治疗,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血肌酐和尿素氮降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原已萎缩了的肾脏也有所增大。说明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其肾脏病变并非都是不可逆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确实是治疗慢性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水肿5(急性肾小球肾炎)张某,男,5岁,年1月31日就诊

初诊。

患儿自1个月前因发热、医院就诊,经化验检查尿蛋白(++),血白细胞/mm3(13×/L),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1月余,仍发热不退,尿蛋白不降,浮肿不消,遂请赵老会诊。但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时有恶心呕吐,面目、眼睑及全身浮肿较甚,舌红起刺,苔黄根腻,脉滑数,化验检查:尿蛋白(+++),血白细胞/mm3(16×/L),体温38.5℃。

证属热郁湿阻、肺气不宣,

治拟芳香宣化,和胃止呕。

药用苏叶3克 杏仁6克 佩兰6克 半夏6克 荆芥3克 茅、芦根各10克 焦三仙各6克 水红花子6克 

服5剂。热退,恶心呕吐未作,浮肿见消,仍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白,尿蛋白(+)。

用宣肺止咳,兼以清化方法,

药用荆芥3克 防风3克 杏仁6克 前胡3克 浙贝母6克 茅、芦根各10克 生地榆6克 茜草6克 瓜蒌10克 焦三仙各6克 水红花子6克 又服药5剂,体温正常,咳嗽痰止,浮肿消失,食欲渐增,二便正常,精神转佳,舌红苔白,脉滑数,尿蛋白(-)。

再以清热凉血化瘀治其本,

药用荆芥3克 防风3克 生地榆6克 丹参6克 茜草6克茅、芦根各10克 焦麦芽10克 以此方服药5周,

无其他不适,改每周7剂为每周服药3剂,又服5周未反复,而获痊愈。

按: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水肿病是体内水液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水液潴留,引起周身浮肿的病证。水肿的辨证,广义的可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阳水属实属表,包括风邪外袭,水湿浸渍,湿热蕴结,治疗多以祛邪为主;阴水属里属虚,包括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扶正为主。本病案乃湿热内蕴,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三焦不畅,故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水肿较甚;三焦气化不利,中阳被水湿所困,可见恶心呕吐等,其主要矛盾是湿与热互结。对于湿热证的治疗,赵老认为,湿热证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宣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湿乃自去,湿去热不独存。湿热去诸症自除。因此先以宣肺气化湿浊为法,取苏叶、杏仁、芦根宣展肺气,止咳化痰;苏叶、佩兰芳香化湿;半夏健脾和胃止呕,化湿去痰止咳;荆芥祛风胜湿,宣通气机;茅根利湿清热;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服药5剂,热退肿消,湿去余热未清。又以前法加生地榆、茜草、瓜蒌等凉血清热之品,再服5剂,诸症皆除,而获痊愈。

摘自图示图书,赵绍琴医学全集









































白癜风诊疗目标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sxqsyzd/3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