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201704010IgA肾病发病机

朱合,徐道亮,刘昌华,等.IgA肾病发病机制-IgA1异常糖基化与免疫异常[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6(4):-.

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最新研究表明,异常糖基化形成的低糖基化IgA1(Gd-IgA1)奠定了IgAN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此外,黏膜及补体免疫异常参与IgAN发病机制的进展,其可能为IgAN的诊断、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IgA肾病;异常糖基化IgA1;黏膜免疫;补体系统;发病机制

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0%~50%的患者在20年内进展至ESRD[1]。IgAN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与黏膜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并形成相关共识。虽然其准确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已有诸多研究表明IgA1分子糖基化的异常是IgAN发病机制的基础,同时免疫应答异常也会使异常糖基化IgA1(galactose-deficientIgA1,Gd-IgA1)产生增加,并在IgA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

一、IgA1分子及正常糖基化

正常情况下,IgA分子根据铰链区不同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高尔基体中尿苷二磷酸-乙酰半乳糖胺中的乙酰半乳糖胺(AcetylGalNAc)在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作用下转移至IgA1分子铰链区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上,形成O-连接。而后半乳糖(galactose,Gal)在β1,3-半乳糖转移酶(1,3-galactosetransferase,C1GalT1)及其分子伴侣Cosmc作用下连接到GalNAc上。最后,唾液酸在α2,6-唾液酸转移酶(α2,6-sialyltransferase,ST6GalNAcII)作用下连接到Gal或GalNAc上,形成O-聚糖结构。IgA1铰链区O-聚糖占据IgA1分子重链上的重要位点,并与Fc受体的配体邻近,此结构对于维持IgA1分子构象、保护铰链区免受蛋白酶降解有重要生理意义[3]。

二、C1GalT1、ST6GalNAcII与IgA1异常糖基化

在IgA1分子的核心O-聚糖形成中若出现半乳糖与GalNAc结合障碍,则可检测到IgA1分子上有GalNAc残基或涎酸化的GalNAc残基,称之为异常糖基化[4]。在IgAN患者体内,其乙酰氨基半乳糖上缺乏半乳糖,而是直接连接上了唾液酸,由于唾液酸化为O-糖基化过程中的终端步骤,因此这种多聚糖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更改,从而产生了Gd-IgA1[5]。

IgAN外周血淋巴细胞C1GalT1及Cosmc活性明显下降,并且与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既往有研究发现,IgAN外周B淋巴细胞对去糖基化血清蛋白的复糖基化活性较非IgAN或健康组明显下降[6],且最近有研究同样发现,IgA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mRNA显著低于非IgAN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且下降程度高达87%[7]。因C1GalT1的活性依赖于Cosmc的辅助,故在Cosmc表达低的情况下,C1GalT1的活性不能正常表达,因此IgA1糖基化异常也就越严重,两者呈负相关。尽管C1GalT1表达正常但不表达Cosmc的细胞株中C1GalT1的活性很低,因为缺乏Cosmc的辅助作用,C1GalT1不能形成活性复合物而发挥其糖基化作用。

ST6GalNAcII在IgAN患者腭扁桃体中表达量增高,IgAN患者在腭扁桃体摘除术前ST6GalNAcII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gAN患者术后ST6GalNAcIImRNA水平均较IgAN患者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IgAN患者腭扁桃体受到刺激后,其中腭扁桃体黏膜的ST6GalNAcII基因表达增加程度显著高于非IgAN组,即腭扁桃体在受到刺激后,引起了外周血中ST6GalNAcII基因表达的升高;ST6GalNAcIImRNA的表达与外周血中Gd-IgA1水平呈正相关[8]。综上所述,IgAN中,Gd-IgA1是由于C1GalT1和Cosmc活性的降低和ST6GalNAcII活性的增加而产生的[5]。

三、黏膜免疫应答异常与IgA1异常糖基化

目前已知IgA1糖基化异常是导致IgAN重要的基础,但是单纯IgA1糖基化异常并不足以导致IgAN,需要形成针对Gd-IgA1的特异性抗体(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即Gd-IgA1-IgG才能致病。通常抗体需在微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导致黏膜免疫异常的条件下形成,提示黏膜免疫异常在IgAN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异常糖基化及黏膜免疫异常所致IgAN的机制见图1[9]。

1.呼吸道黏膜免疫: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的扁桃体炎病例中针对黏膜感染的B细胞也可以产生这种IgA1分子[10]。虽然目前切除扁桃体对治疗IgAN有效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学者通过对28例IgAN患者、27例单纯慢性扁桃体炎以及10名健康对照者的一系列研究发现,IgAN患者扁桃体和外周血中记忆性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经过扁桃体切除术后记忆性B细胞的比例出现显著下降[11]。这说明记忆性B细胞在IgAN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ergeno等[12]学者研究发现,扁桃体切除术后,IgAN患者体内IgA1明显减少。可能的解释是IgAN患者扁桃体及外周血中存在着记忆B细胞的高表达,其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可能增强;在扁桃体切除术后,上述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下降,并能恢复到正常。

2.肠道黏膜免疫: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受刺激后,肠道B细胞由分泌IgM向分泌IgA1转换,分泌成份可以保护IgA分子在肠腔内免受蛋白酶解。分泌型IgA1的抑菌作用同时伴随其它抗微生物肽的抗菌作用[13]。在肠道屏障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免疫耐受缺陷会促进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免疫应答,激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导致亚临床的肠道炎症[14]。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影响MALT功能,在IgAN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作用[15]。Qin等[16]研究提示细菌外膜组成成份磷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暴露可以引起IgA糖基化异常,其机制为无论是与IgAN患者还是与健康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孵育,LPS均可以激活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进而引起C1GalT1分子伴侣Cosmc甲基化,C1GalT1活性下降,IgA糖基化异常。Coppo等[17]对IgAN患者的研究发现,其外周淋巴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增加,且与患者尿蛋白及镜下血尿有关;由于TLR4特异性识别大肠杆菌LPS,研究支持肠道MALT启动了IgAN患者的全身微炎症反应的观点。

Yanaga等[2]研究表示,有41%的IgA肾病患者血清Gd-IgA1是升高的,有91%以上的患者血清中因黏膜免疫异常产生的抗Gd-IgA1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血清抗Gd-IgA1特异性IgG水平对IgAN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性高达89%,特异性大于92%。所以,Gd-IgA1、抗Gd-IgA1的自身抗体IgG以及Gd-IgA1-IgG等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IgAN有重要意义。

四、补体系统免疫异常在IgAN中的作用

在IgAN黏膜免疫异常中,除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其中,补体免疫也在IgA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IgAN患者呈慢性病程,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补体旁路过度活化,考虑到补体-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对机体保护-损伤的双面性,当补体旁路途径激活,新产生的补体活化产物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和细胞损伤[18]。IgAN病理表现多样,免疫荧光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1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常伴有C3沉积,少见C1q、C4沉积,伴或不伴有IgG、IgM沉积[19],补体因子H(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sxqsyzd/2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