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介绍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分类
肾小球肾炎诊断
肾小球肾炎护理
先天肾小球肾炎

血脂报告怎么看记住这几项指标就够了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血脂检查,主要是对血液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等。通过检查血浆中的血脂,可以预防或知晓是否患有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

进行血脂检查时,

报告单上的数据高低说明什么问题呢?

1.总胆固醇

增加见于胆管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此外,长期食用高脂食品、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引起总胆固醇增高。

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脂肪痢、肺结核、肝硬化、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2.甘油三酯

增高见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管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饮食、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减少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肝功能严重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塞、恶病质、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缺乏症及消化不良等。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其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视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能促进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消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能够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转移至肝排出体外。

(1)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反之,则危险性小。增高可见于原发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仅脂蛋白血症)。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虾青素可显著提升人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降低见于: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急性或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②肥胖者和长期吸烟者。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

血脂检查的正常指标

总胆固醇:2.8~6.5mmol/L

甘油三酯:儿童1.13mmoL/L,成人0.56~1.70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2.0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4mmol/L

血脂高的危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血脂检测的频率

1、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1次空腹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TG)的测定;

2、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3、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4、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如果您的监测结果显示为高血脂症时,一定要重视起来,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本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未联系到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目前+人已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shengd.com/sxqsyzd/1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