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为啥我身上蛋白尿、水肿这么容易反复,还出现高血压了,我看人家吃完药调理好就好了,我这老反复,是不是我体质跟别人不一样?”
"是啊,你自己也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体质容易让病情反复?”
痰湿重会损伤肾阳
体内痰湿、瘀血等各种不属于自己身体的“垃圾堆积”,调节水液代谢作用减弱,就会损伤肾阳。肾脏可是负责排浊的重要脏器,它出问题,那么湿浊排放就会困难。
继而就会出现下肢明显水肿、小便不利、夜尿多等症状,临床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最大诱导因素就是湿重。
治疗关键是要补足脾肾阳气,就像疏通交通一样。一旦阳气充足了,肾脏功能正常了,那些蛋白尿、水肿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说个典型的古先生,被慢性肾炎困扰多年了,常年觉得手脚冰凉、下肢浮肿、腹部胀满,因为是家里经济来源主力军,病情困扰,心情很郁闷,提不来劲,好像没什么开心的,感觉也没人倾诉。
刚开始吃的利尿药物,现在也没啥效果了,无意中看到我的文章,想着那就再试试吧。
我看他舌苔润但有些发灰,问诊过程中也没啥精神,整体辩证古先生属于典型的脾肾阳虚夹湿瘀型慢性肾炎。
我立即想到一个经方——真武汤(温阳利水),并根据情况加减配伍。
两周的时候,患者就反馈小便情况大有改善,手脚也暖和了,觉得很有信心,立马让我开方继续调理。调方加减继续,三个周期的时候,水肿完全消退,小便也恢复正常,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患者来复诊时精气神大好,我看着也开心。
其实这个真武汤,算是医圣张仲景记载在《伤寒论》里的,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很简单但是很有效。
附子是非常的热,它被谓之为“扶阳第一要药”,可以补一身之阳气,尤其擅长补脾肾阳气,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
脾肾的阳气鼓舞起来,这样身体多余的水分就被气化掉了,这就是“温阳化湿”。并且,不管哪个地方寒凉,附子都可以到那,“可以通行十二经”,把寒气从脏腑筋骨里逼出来。
茯苓、白术——它们是一对健脾老搭档,能够帮助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水肿得消;
生姜既能帮助附子温阳散寒,又能协助茯苓散水湿;
芍药一能利小便,可以将湿气引入膀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另一个,便是因其养阴生津,中和附子的燥烈之性;
所以真的不要看着简单,里面却有大作用,每一味都用的恰到好处,“上能助脾阳,下能温肾阳。”
肾阳是先天之本,脾阳是后天之本,当身体阳气足够,才能抵御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