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习惯生病了马上吃药,但是总忽略了提前预防。其实,在自家的厨房中就藏有很多天然药材。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4种天然药材的功效,并推荐实用的调养小方,不妨为家人收藏。
山药
补中益气
山药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具有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山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能提高记忆力,含有的皂苷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有改善作用。
推荐食疗方
1.山药萝卜粥:促消化,止咳化痰
白米洗净沥干,山药和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放水中同煮。水开后,小火熬煮30分钟。山药和萝卜煮粥,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止咳化痰。
2.山药炒羊肉:温补脾肾
羊肉克、糙皮山药克,两者煸炒,加入适量盐、料酒调味,炒熟即可出锅。二者同食可补脾肾之气,适合怕冷人群食用。
红枣
养血安神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红枣可生食、加工食用,最常见的是煎煮食用。
推荐食疗方
1.红枣粥:健脾养胃
取红枣10枚,糯米克,白糖适量,将前二味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待粥煮成时加入白糖。此粥可健脾养胃、补益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人常食。
2.红枣乌梅汤:滋阴补气
红枣10枚,乌梅5-10枚,冰糖适量。三味共煎汤,分两三次服用。此汤有滋阴补气、收敛止汗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盗汗症。
赤小豆
消肿利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腹部胀满、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并能通乳汁,为利下身水湿之良药。
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但两者又有区别:赤小豆细长、稍扁,而红豆比较圆;赤小豆煮后不易烂,质地较硬,红豆煮熟后易软烂,常用来做成豆沙。
现代研究表明,赤小豆具有利尿作用,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同时富含叶酸,具有催乳功效,还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等作用。
推荐食疗方
1.赤小豆粥:健脾利水
赤小豆50克,温水浸泡2~3小时,加水先将赤小豆煮烂,再加入粳米50克,共煮为稀粥,加人适量红糖调味。此粥健脾胃、消水肿、利小便、止泻痢、通乳,适宜于乳汁不通或产后浮肿尿少等症,也可用于老年肥胖症手足浮肿、小便不利、大便稀薄等。
2.赤小豆冬瓜汤:利尿清热
赤小豆50克,冬瓜克,加水两碗,煮沸20分钟,少加盐即可。此汤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宜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少者。
薏苡仁
健脾利湿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身痛、湿热筋急拘挛、湿痹、水肿等。
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的主要成分薏苡仁酯具有抗癌作用,可用于胃癌及子宫颈癌。薏仁营养丰富,对于久病体虚者、病后恢复期患者、老人、产妇、儿童都是比较好的药用食物。
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病,作用都较为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
推荐食疗方
1.芡实薏仁茶:清热祛湿
取薏苡仁、赤小豆、淡竹叶、马齿苋、槐米、芡实、绿茶各2克,薏苡仁提前炒熟,赤小豆、芡实提前泡2小时,淡竹叶、马齿苋切碎,然后将全部材料一起下锅煮茶,饮茶即可。此茶能清热利尿、祛湿排痰、健脾。
2.赤小豆山楂薏苡仁粥:消积安神
取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锅中浸泡30分钟;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趁热食用。此粥能健脾祛湿,消积安神。
?Theend?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养生(HQYSDYH)整理编校发布,如涉及著作权和内容问题,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