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适应
1、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C)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喃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2、关于化生的叙述,下述错误的是(E)
A.是机体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B.是向成熟性质相似的细胞转化
C.是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细胞方向分化所致
D.某些化生上皮可发生癌变
E.细胞转化过程是已分化的细胞直接分化为另一种细胞
3、下列属于代偿性肥大的是(E)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哺乳期乳腺
C.妊娠子宫
D.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肿大
E.一侧肾脏手术摘除手术,对侧肾脏体积增大
4、某患者一侧输尿管结石致肾盂积水、肾萎缩,这种萎缩主要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D)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内分泌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
E.去神经性萎缩
5、全身营养不良时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C)
A.脑组织
B.肝实质
C.脂肪组织
D.心肌
E.骨骼肌
6、关于萎缩,下述正确的是(C)
A.萎缩的细胞均可恢复正常,不会消失
B.凡是比正常体积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均为萎缩
C.萎缩的器官或组织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
D.萎缩细胞内线粒体变小,残存小体减少
E.营养缺乏及血供断绝均可引起萎缩
7、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C)
A.化生
B.萎缩
C.再生
D.肥大
E.增生
8、软组织中出现骨和软骨组织,应考虑是(D)
A.再生性增生
B.代偿性增生
C.内分泌性增生
D.组织的化生
E.癌前病变
9、男,50岁,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A)
A.支气管粘膜化生
B.支气管粘膜肥大
C.支气管黏膜萎缩
D.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E.支气管腺癌
10、下列情况不属于化生的是(A)
A.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
B.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C.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D.成纤维细胞转变为骨母细胞
E.移行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肝细胞气球样变(A)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2、玻璃样变性是(B)
A.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B.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
C.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出现脂滴
D.坏死组织发生酶性分解
E.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坏死
3、凋亡是(A)
A.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B.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
C.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出现脂滴
D.坏死组织发生酶性分解
E.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坏死
4、肝细胞胞质内嗜酸性小体(E)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5、液化性坏死是(D)
A.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B.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
C.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出现脂滴
D.坏死组织发生酶性分解
E.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坏死
6、患者男,38岁。肛周皮下有一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直肠穿孔,不断有脓、粪液流出,此管道应称为(E)
A.蜂窝织炎
B.溃疡
C.空洞
D.窦道
E.瘘管
7、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A)
A.细胞萎缩
B.细胞坏死
C.细胞凋亡
D.细胞水样变
E.细胞玻璃样变
8、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A)
A.肝阿米巴脓肿
B.心肌梗死
C.干酪样坏死
D.肾梗死
E.坏疽
9、男,40岁。右下肢肿胀、剧痛3小时。1天前用粪便在农田施肥时,右足被扎伤,半夜感涨裂样痛,症状加重,出现下肢肿胀,皮肤由紫红变成黑紫、水肿有水泡。查体:局部皮下有捻发音,伤口处有恶臭的血浆性浆液渗出。最可能的致病菌是(D)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
E.结核杆菌
10、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E)
A.凋亡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B.发生单个细胞死亡或小灶性细胞死亡
C.凋亡不引起炎性反应
D.可见凋亡小体
E.凋亡是由酶解作用所致
11、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为(A)
A.窦道
B.糜烂
C.溃疡
D.瘘管
E.空洞
12、坏疽是指坏死组织表现为(C)
A.干酪样坏死
B.淤血性改变
C.腐败菌的感染
D.充血性改变
E.缺血性改变
13、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D)
A.脓肿
B.空洞
C.梗死
D.坏疽
E.栓塞
14、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C)
A.液化性坏死
B.固缩性坏死
C.干性坏疽
D.湿性坏疽
E.干酪样坏死
15、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E)
A.纤维蛋白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干性坏疽
D.液化性坏死
E.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16、湿性坏疽常发生在(E)
A.脑、脾、肝
B.脑、肠、子宫
C.肺、肠、肝
D.肺、肾、脑
E.肺、肠、子宫
17、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A)
A.阑尾
B.心
C.肝
D.脾
E肾
18、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属于(B)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固缩性坏死
E.坏疽
19、病理过程中属于液化性坏死的是(A)
A.肝脓肿
B.淋巴结结核
C.恶性高血压细小动脉
D.产后子宫内膜炎
E.以上均不是
20、下列病变中属于不可逆性改变的是(C)
A.细胞水肿
B.线粒体膜破裂
C.核碎裂
D.线粒体肿胀
E.粗面内质网脱颗粒
21、下列哪一个脏器通常不发生凝固性坏死(B)
A.肾
B.脑
C.肠
D.子宫
E.肺
22、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是(C)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23、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D)
A.核分裂
B.细胞核异型
C.线粒体肿胀
D.细胞核碎裂
E.细胞质脂肪增多
24、高血压病肾小球细动脉管壁增厚狭窄(D)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2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轻链引起的可逆性损伤常表现为(D)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
C.玻璃样变
D.淀粉样变
E.粘液样变
26、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见于(E)
A.纤维化肾小球
B.纤维瘢痕组织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
D.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E.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管
27、虎斑心(E)
A.细胞水肿
B.玻璃样变
C.粘液变性
D.淀粉样变
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
28、HE染色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为确定空泡性质,最常用(A)
A.苏丹Ⅲ染色
B.普鲁士蓝染色
C.嗜银染色
D.免疫组化
E.电镜检查
29、肝细胞脂肪变的是(C)
A.肝细胞轮廓可见,胞核浓缩,核膜消失
B.肝细胞体积增大,双核,核仁明显
C.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大小不等的空泡,苏丹(+)
D.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淡染,透明度增加
E.肝细胞体积缩小,胞质疏松,透明度增加
30、脂肪变性最常发生的器官是(E)
A.肾
B.脑
C.肺
D.脾
E.肝
31、肝细胞脂肪变性为(B)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32、水肿细胞电镜下观察,主要细胞器的病变是(A)
A.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B.发育不良的桥粒
C.肿胀的溶酶体
D.肿胀的核糖体
E.扩张的高尔基器
33、空洞是指(E)
A.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B.深部组织坏死穿透出皮肤形成的病理性盲管
C.皮肤或黏膜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的缺损
D.空腔脏器与体表之间的病理性盲管
E.内脏器官坏死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体外所残留的空腔
34、下列病变不是液化性坏死的是(A)
A.肾梗死
B.脑梗死
C.胰腺坏死
D.脂肪坏死
E.脓肿
35、溃疡(C)
A.坏死累及有腔脏器的全层,并穿透浆膜
B.皮肤、粘膜的浅表组织缺损
C.皮肤、粘膜的较深组织缺损
D.有腔脏器的化脓、坏死连通于体外
E.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在组织内形成盲端管道
36、糜烂(B)
A.坏死累及有腔脏器的全层,并穿透浆膜
B.皮肤、粘膜的浅表组织缺损
C.皮肤、粘膜的较深组织缺损
D.有腔脏器的化脓、坏死连通于体外
E.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在组织内形成盲端管道
37、窦道(E)
A.坏死累及有腔脏器的全层,并穿透浆膜
B.皮肤、粘膜的浅表组织缺损
C.皮肤、粘膜的较深组织缺损
D.有腔脏器的化脓、坏死连通于体外
E.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在组织内形成盲端管道
38、瘘管(D)
A.坏死累及有腔脏器的全层,并穿透浆膜
B.皮肤、粘膜的浅表组织缺损
C.皮肤、粘膜的较深组织缺损
D.有腔脏器的化脓、坏死连通于体外
E.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在组织内形成盲端管道
39、组织中沉积的钙盐,HE染色时呈(C)
A.无色有折光性颗粒
B.红色团块状
C.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
D.深红色小条、小块状
E.粉红色丝网状
40、关于含铁血黄素,下列选项错误的是(E)
A.是由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
B.光镜下,颗粒呈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C.出血灶中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D.因含有高铁,故普鲁士蓝反应阳性
E.红细胞崩解后,在间质内血红蛋白直接转化而来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D)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2、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B)
A.心肌组织
B.骨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E.平滑肌组织
3、下列哪种组织细胞再生能力最强(E)
A.骨骼肌细胞
B.神经细胞
C.软骨细胞
D.心肌
E.神经胶质细胞
4、下列描述中,属于完全性再生的是(C)
A.动脉吻合口愈合
B.剖腹手术切口
C.骨折愈合再生
D.肠吻合口愈合
E.胃溃疡愈合
5、心肌细胞不会发生(B)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坏死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毛细血管多以出芽方式再生
B.肌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
C.神经胶质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
D.成纤维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E.神经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
7、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哪项正确(C)
A.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肝细胞
B.软骨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
C.骨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8、损伤局部的修复形式主要取决于(B)
A.伤口出血量
B.局部组织的再生能力
C.伤口的大小
D.损伤的时间
E.伤口的深浅
9、男,32岁。因肝损伤急症手术。曾患甲型肝炎已治愈。术中见肝右叶外侧5cm裂口,深3cm。术后肝肾功能检查正常,食欲、体力恢复正常。肝脏损伤得以顺利修复,从内环境分析,主要起再生作用的是(D)
A.不稳定细胞
B.肥大细胞
C.纤维细胞
D.稳定细胞
E.永久性细胞
10、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C)
A.成纤维细胞,血管和炎性细胞
B.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巨噬细胞
C.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D.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E.新生毛细血管和巨噬细胞
11、肉芽组织的作用不包括(E)
A.抗感染创面
B.填补创口和组织缺损
C.机化渗出物
D.包裹渗出物
E.连接组织缺损,保持器官完整性
12、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肌纤维母细胞
C.炎性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胶原纤维
13、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C)
A.血管内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炎症细胞E.肌成纤维细胞
14、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以及渗出物的过程称为(B)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15、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方面不包括(E)
A.瘢痕收缩
B.瘢痕性粘连
C.瘢痕组织玻璃样变
D.瘢痕组织过度增生
E.瘢痕软化
16、疤痕组织(C)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17、完成瘢痕性修复的物质基础是(B)
A.上皮细胞
B.肉芽组织
C.毛细血管网
D.纤维蛋白网架
E.炎性渗出物
18、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白细胞是(D)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内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平滑肌细胞
19、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D)
A.感染与异物
B.神经支配
C.电离辐射
D.营养状态
E.局部血液循环
20、创面能够一期愈合的条件是(A)
A.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B.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整齐对合的伤口
C.一定是手术切口
D.24小日时内损伤的创口
E.已进行清创术后的创口
21、下列符合二期愈合的是(B)
A.组织缺报小
B.创缘不整齐钟伴有感染
C.愈合后留下线状瘢痕
D.伤口只有少量的血凝块
E.炎症反应轻
22、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包括的阶段为(B)
A.血肿形成
B.肉芽肿形戒
C.纤维性骨痂形成
D.骨性骨痂形成
E.骨痂改建或再塑
23、肉芽组织的特点(B)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24、瘢痕组织的特点是(C)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25、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的早期变化为(E)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26、表皮再生将伤口覆盖发生在(A)
A.伤后24-48小时
B.伤后2-3天
C.伤后5-7天
D.伤后2周
E.伤后1个月
27、伤口收缩发生在(B)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28、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发生在(C)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29、瘢痕开始“变白”发生在(D)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30、瘢痕完全形成发生在(E)
A.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D.血肿形成
E.出现炎症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