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血尿”
血肌酐”“透析”……
这些名词对于肾病患者来说
肯定都不陌生
图片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8%,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名慢性肾病患者。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藏有诸多伤肾因素,比如:
①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
②长期高蛋白饮食;
③爱喝浓茶;
④爱吃剩菜;
⑤过度运动;
⑥盲目用药。
慢性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症状隐匿,知晓率很低。而一旦延误治疗,病情很可能逐渐加重,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走上透析的道路。对于已知患有慢性肾病的人来说,找到一个好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蛋白尿说明已有肾脏损害出现泡沫尿需警惕
现在很多人都患有慢性肾炎,常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表现。看检查单时,患者最关心的项目之一就是“尿蛋白”,一看到“+”就担心不已,觉得肾病严重了。
1、“尿蛋白+”就是肾病严重吗?不一定专家说,尿蛋白阳性的确是肾损害的表现。而且尿蛋白已被国际肾脏病学组织公认是慢性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蛋白尿往往说明肾脏已有实质性损害了。一般情况下,如果蛋白尿得到控制,排泄减少后,往往表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如果大部分的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时,肾功能就会严重受损,这个时候滤过的蛋白质也可能会减少。因此判断肾脏损害的轻重,要综合蛋白尿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2、泡沫尿就是蛋白尿吗?尿中泡沫是一种重要的提示信号,尽管蛋白尿通常表现为大量泡沫,但泡沫尿并不一定是蛋白尿。实际上,泡沫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病理性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不易消失。正常人在寒冷、高烧、剧烈疼痛或运动后也会出现少量蛋白尿。
3、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中医治疗蛋白尿,以清热利湿、疏利三焦为原则。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常用到柴黄益肾方,包括柴胡、黄芪、当归、穿山龙等药材。
图片
肾功能好不好看看血肌酐值就知道
除了尿蛋白以外,肌酐也是肾病患者的重点